*一石二鳥的風趣
雙關幽默的精髓在於:"說一裏含二,言及彼,說甲兼中乙,如此巧妙銜接,使得語言妙趣橫生,餘味無窮,充滿幽默的趣味。
所謂雙關,即雖言在甲事物,卻同時又暗示乙事物。二者的對比顯示出不協調、不合常規、反差強烈等等,從而形成幽默。如一段足球與籃球的對話:
足球:"請問老兄,你幹嗎老被人'拍',而我為什麼常被人'踢'呢?"
籃球:"小傻瓜,困為我比你大,你比我小唄。"
足球、籃球的大小懸殊造成的不同後果,顯然暗示了官職地位的大小、高低而形成的待遇差別。這個幽默是對不良社會風氣的絕妙諷刺。
政治家、外科醫生和工程師就社會中哪種職業是第一重要的進行辯論。
外科醫生說:"《聖經》上說夏娃是用亞當的肋骨造成的,那當然離不開外科手術,所以我的職業是第一重要的。"
工程師說:"不對,地球是在六天裏從混亂中造成的,那是一項巨大的工程,在那以後,才談得上亞當和夏娃。"
政治家很有風度最後說:
"兩位,那麼混亂又是誰造成的呢?"
在這個幽默故事裏,"混亂"一詞,在字麵上是指宇宙的渾沌混亂,而我們從政治家的嘴裏,卻又明顯地感受到了社會意義上的"混亂"。
雙關,常見的有下麵三種類型:
(1)語義雙關
"四人幫"垮台後不久,某商店新進一批兒童鞋。經理叫人寫了廣告牌立在門前。等了幾天,沒人來買。經理覺得奇怪,便出去看,但見那牌上寫道:
"新進小鞋一批,歡迎選購。"
在這裏,"小鞋"一詞有兩種意義。一是表麵意義:兒童鞋。同時,這種"小鞋"也有字麵下的多種意義。如"管卡壓",我們稱為"小鞋";以權以勢把人往"困境"裏推,也是"小鞋"的一個意義。這種意義較之表麵意義,便要深刻得多,於是乎,"小鞋"一詞,同音同字之下,有多種意義,便形成雙關了。
(2)諧音雙關
宋時,有一個人自認為詩作得比歐陽修好,便去找歐陽修較量。半路上遇見了歐陽修,便一路同行。走到一條河邊,見了一群鴨,那人便吟道:
"一群好鴨婆,一同跳下河。"
歐陽修續道:
"白毛浮綠水,紅掌拔清波。"
高低已見。那人卻道,老頭,沒想到你也會作詩,走走走,一起去見歐陽修,與他較量。於是坐在船上又詩興大發:
"兩人同登舟,去訪歐陽修。"
歐陽修續道:
"修已知道你,你還不知修(羞)。"
這人醒悟,不覺又笑又慚。
在這個例子裏,"修"與"羞"便是諧音型的雙關語。"羞"是"修"的諧音,歐陽修借用雙關,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得婉轉而又幽默,微妙而又含蓄。
(3)借義雙關
借用一個詞語、一句話的意義,來表達另一種意義,就叫借義雙關。
雙關的最大妙處在於,你聽著似覺得我在說自己,或說其他,但你也聽得出來,這實際上是在說你。這樣,說者始終處於主動的位置,任意地指桑罵槐,而你卻抓不住明顯的借口進行反擊,隻有受用、聽、想,理智地進或退,如:
單位上有幾個人老是不聽經理的話,不按他的旨意做事,讓他不舒服。經理作了幾次暗示他們還是不聽,於是,經理在一次會議上借機說道:
"一個人多聽點話總會有好處,尤其是在家裏,做兒女的,更應聽父母的話。不然,吃虧的總是小的、弱的兒女。我大兒子一貫不聽我的話,對不起,我就一直給他還以顏色,給他找碴。你讓我不開心,我讓你更不開心。"
經理這席話,是絕妙而又幽默的雙關語。做下屬的再不有所感悟,工作上怕就要給你不開心了。
*引蛇出洞的撲空的風趣幽默
撲空就是"賣關子"、"設陷阱",用煞有介事、一本正經的語氣來製造懸念,使聽者產生緊張的期待心理,並順著你引導的思路去猜想結果。
幽默有多種方法,而撲空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種。赫伯特·斯賓塞說過這樣一句話:"笑就是忽然撲空的一個努力的表示。"康德也說過:"笑是一種以緊張的期待突然轉化為虛無的感情。"他們都準確地道破了撲空產生幽默的奧秘。
在談話、演講、講故事之類的語言活動中,恰當地運用撲空手法,一定能收到幽默的效果的。古今中外,這樣的例子很多。
東晉元帝的兒子司馬紹,很小的時候便聰穎異常。有一日,元帝和一位從長安來的大臣逗著他玩,問他:太陽和長安誰離我們近些?答曰:"長安近。因為有人從長安來,而沒有人從太陽來。"第二天,元帝大宴群臣時,又問及這個問題,哪知司馬紹說太陽近,元帝很是失望,責問道:"你昨天還說有人從長安來當然是長安近,今天怎麼就忘了?"你猜司馬紹怎麼回答?請您等著撲空吧,答案一會兒再說。
這就叫做吊胃口。在談話中,尤其是在演講中,如何抓住聽眾的心,讓聽眾被您的講話所吸引,是個很重要的問題。您如果適時地插入一點具有撲空意味的幽默、小笑話,一本正經地挖好陷阱,等著聽眾去撲空,去大笑,現場氣氛就會一下子活躍起來。
為了供您體會撲空幽默的魅力,請您再閱讀下麵的例子。
從前有個聰明的禿子,天生頭上沒毛。有天禿子和一個種田人爭吵起來,種田人操起木犁把禿子打得頭破血流,然而禿子隻是默默忍受著,並不躲避,反而還在發笑。旁人大驚,問其故。禿子說:"這個種田人真傻,他看見我頭上無毛,以為是塊石頭,就拿木犁碰石頭,我要是躲開了,豈不是讓他變聰明了麼?"
還有一個。
一個印第安人在一個英國人的筵席上看見一瓶啤酒被打開,啤酒泡沫噴溢出來驚呼不已,英國人問他何事可驚,印第安人指著酒瓶說:"我並不驚訝那些泡沫是怎麼出來的,而是驚訝它們是怎麼搞進去的。"
你瞧,這印第安人的回答,您是否想到過呢?出乎意料,才會產生撲空的幽默感。
哦,在結束本文之前,得回答文中的一個問題了,不過這次您可又撲空了,不信?原以為小司馬紹有何驚人之語,哪知他從從容容平平淡淡地回答:一抬頭便可看見太陽,卻看不到長安,當然是太陽近了。
*曲解的借題潑墨
巧綴其實就是借題潑墨,就勢說下去的幽默形式。如:宴會上,端上烤雞的時候,大家正為某一問題爭論不休,隻見女主人站起來問:"女士們,先生們,現在我們在吃什麼?""烤公雞。""怪不得大家這麼好鬥。我提議,為了友誼,我們先喝點滅火劑怎麼樣?"說罷,她端起一杯啤酒一飲而盡,大家不由得大笑起來。這裏,女主人把宴席上的爭論歸因於吃了烤公雞,這是有意曲解,然後進一步加以發揮,提議喝"滅火劑"-啤酒,消消心中的火氣,從而使客人開懷大笑。由此可見,巧綴一般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利用或曲解部分,一是順勢發揮部分。
根據巧綴的性質和功能,一般可以分為三類:
(1)利用或曲解詞義的巧綴
美國第41屆總統競選。在最後一次電視辯論中,杜卡基斯攻擊布什不過是裏根的影子,沒有自己的政治主見,並嘲弄地發問:"布什在哪裏?"
布什輕鬆地反擊說:"噢,布什在家裏,同夫人巴巴拉在一起。這有什麼錯嗎?"
顯然,"布什在哪裏"是一種藝術化了的政治語言,意指布什作為一個政治家,沒有自身明顯的政治標記,這是布什政治上的一個致命的弱點。但布什巧妙曲解這句話的隱含意義,隻取其字麵意義,答成"在家裏",表明了自己生活作風的正派,並暗中諷刺了杜卡基斯的風流癖好,置他於作繭自縛的境地,可謂"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2)利用或曲解事物的巧綴
著名指揮家貝姆有一次應邀去吃夜餐,由於餐桌上沒有西方人所用的餐具刀叉,他隻好拿起筷子。因為不習慣,他左夾右夾,就是夾不起來要吃的東西。麵對眾人投來的目光,他舉起筷子說:"一根棒子可以使我賺很多的錢,但是這兩根棒子恐怕會把我餓死。"在座的人都被他逗笑了。
這個例子就是利用眼前的事物-這雙不聽使喚的筷子作文章,通過求同思維,聯想到自己運用自如的音樂指揮捧,將兩者相提並論,指出它們對自己的利弊,形成強烈的反差,收到很好的幽默效果,為自己解脫了尷尬。
美國前總統裏根到加拿大訪問,每到一處演講,幾乎都聽到場外有示威的群眾高呼反美口號。對此,陪同一側的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深感不安,裏根卻顯得十分灑脫,笑著說:"這種事情在美國時有發生,我想這些人是特意從美國趕到貴國的。大概是想使我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吧。"
一席話,說得特魯多舒展了緊皺的雙眉。裏根作為一國總統出訪他國,卻受到該國民眾的示威抗議,這是多麼令人難堪的境遇!但裏根很機智地把這些人曲解為是從美國特地趕到加拿加大的,不僅為自己解嘲,而且安慰了特魯多總理。
(3)套用辭格的巧綴
巧綴不是單純的利用曲解詞語或事物,而是在借題發揮時還借助於其他修辭手法,如比喻、誇張、擬人等。例如:一位老父見自己漂亮的女兒在婚姻問題上挑挑揀揀,遲遲不嫁,便警告她不要變成老姑娘。女兒滿不在乎地說:"放心吧,大海裏的魚多著呢。"父親說:"可是釣餌放久了就沒味了!"女兒通過比喻說明社會上可供選擇的對象很多,她的父親技高一籌,從垂釣者的角度進行想象,把遲遲沒有選定對象比喻為"釣餌放久了",真是既出奇製勝,又順理成章。
幽默思維是一種情趣思維,而不是理性思維,巧綴自然不能例外。如果按照常規來思考或回答問題,就沒有幽默可言,必須跳出就事論事的圈子,進行趣味思考,或曲解生趣,或做出出人意料、令人叫絕的發揮,才能巧綴出令人開懷的幽默七色錦。
*利用移用,加深印象
具體地說,語言的幽默在於它把人們已習慣了的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並將這些風馬牛不相及且又微不足道的事物,聯係在一起。故而讓人捧腹噴飯,同時,又在笑聲中讓人們看到了"經濟"這根杠杆的副效應。這裏所使用的就是"借用"法即把慣用於描述甲事物的詞語移用來說明或形容乙事物,從而起到一種巧妙的耐人尋味修辭作用。
移用是將生活中用於莊重或嚴肅場合的語言移在表現平凡的事物上,是移用辭格常用的物法之一。如著名演員趙本山主演的獲獎小品《相親》,就有這樣的台詞:"你打小歸父母管,你啥時候能給自己承包一下,自己說了算。"還有:"兒女的信,父母看就是領導審查。"在這裏,作者把政治生活中的術語,巧妙地移用於普通的日常生活中。觀眾的笑聲、掌聲便證明了它的幽默與魅力。
人們如果把通常用來形容女性的詞語稱用來形容男性,也會有一種獨特的幽默效果。如魯迅的《藤野先生》一文。描寫在日本的清國留學生時,魯迅說他們"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這裏,魯迅先生讓人們在笑中感悟到他內心深處對同胞的"怒其不爭"的感情。
在《長恨歌》中白居易用"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來描繪揚玉環皮膚的白嫩而柔滑,從而流傳了一千餘年。
還有一種情形,就是把尋常不搭配的詞語進行臨時組合,而妙趣橫生,是移用的又一手法。前幾年引起轟動的電視連續劇《編輯部的故事》,被人們評價為高品位、高層次的"幽默喜劇"。它所使用的諸多"武器"之一,就是人物對話中大量出現的"移用"現象。
綜上所述,"移用"辭格在幽默中是有效之一法。它感染力大,滲透力強。隨著當前社會心理對幽默方興未艾的渴求與推崇,以及人們視野、信息量的擴大,可以預想,"移用"一法,將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當然,使用起來還要注意得體、得理、得時,反之,則會弄巧成拙。
*停頓異常的風趣幽默
一篇文章、一段語句,通過抑揚頓挫的語調可以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語調的變化通常是由於語句或詞語在聲音上的間歇形成的語音停頓造成的。如果故意違反常規而作停頓,就會獲得特殊的表達效果,從而構成風趣的幽默藝術風格。
停頓異常的幽默構成的基本原理很簡單:就是違反正常規範的語音停頓法則,造成語句間的中斷,形成了說話談吐的時間差,表情達意的語義差,從而使人們在某個特定的情景中聽見與自己習以為常的語言思維相矛盾的語言的信息,在出人意料的停頓、接連驚訝省悟中產生會微笑,獲得幽默、諷刺、詼諧的表達效果。
停頓異常會造成懸念,引起聽眾的好奇和注意,在聽眾急於知道下文的時候,講話人會從節奏上的變化創造出幽默的語言藝術。這種藝術手法在相聲、小品、演講等曲藝中廣泛應用。例如有這樣一段相聲:
甲:我說"你少廢話,我這處長不是為你當,我一天忙到晚,為什麼?還不是就為自己......"
乙:怎麼著?
甲:"機關這些同誌們。"
乙:大喘氣呀!
甲:"我具體管房,不講原則......"
乙:嗯?
甲:"......是不行的。別的我不管,我就看你的禮......"
乙:啊!
甲:"理由充分不充分,最好你拿酒......"
乙:什麼?
甲:"九口人的證明來。"
這段相聲,每句話都是沒有結束的半截子話,每句話的停頓或者利用諧音,或者故設懸念,亦莊亦諧,饒有風趣。
可以看出,停頓異常極其富有表現力,常常會收到出人意料的幽默效果。
現實生活中,停頓的異常構成的幽默隨處可見。筆者曾於一次會議鄰略過這樣的幽默:
"今天我要講很長的話-"全體與會者一愣,不少人發出歎息,可是他緊接著:"大家是不歡迎的,"聽眾活躍、鼓掌。"所以,我隻準備講三分鍾。"又是一陣鼓掌。這些聽眾的鼓掌、氣氛的活躍都是不當停頓的反常停頓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