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毒源與排毒(1 / 2)

第一卷 毒源與排毒

第1章 水中毒源

1.水的重要性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水是人體生命活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質,機體組織的65%由水組成,血液的80%是水。水是許多物質的溶劑,在整個生命過程中,水總是川流不息地循環於全身,把生命所必需的各種營養物質如氨基酸、葡萄糖、脂類、維生素、各種激素、酶及氧等,輸送於全身,供應各種細胞組織,同時也帶走許多代謝廢物及毒素,如二氧化碳、尿素、尿酸、肌酐等,經由肺髒和腎髒等排出。

水還起調節體溫的作用,隻有通過汗與不自覺水分蒸發等,帶走熱量,才能使機體體溫一直保持在37℃左右。水還能潤滑組織細胞,眼眶內的水分可潤滑眼球,唾液與胃液可以幫助吞咽和消化食物,肺部濕潤有水分,才能呼吸,關節腔內有水分,人才能活動自如。

人體對水的需要量,不僅取決於機體在新陳代謝過程中需要消耗的量,而且因年齡、環境、活動量、食物的質量以及健康的狀況不同而不同。

嬰幼兒時期,對水的需要量較多,少年兒童體內水分相對成人也較多,約占體重的70%~75%。一個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應補充2.5升左右的水,一天補充1升水,隻能勉強地活下去。

身體高大的人,要比瘦小的人多喝一些水;哺乳婦女,要分泌奶汁、每天要多喝1升水。當氣溫高、濕度低、活動量大時,應有較多的水來補償消耗。在炎熱的夏天、大量出汗,要喝更多的水,氣溫在38℃時,仍參加勞動或體育活動者,喝水量會成倍增加,有時甚至一天可喝下去15升水。

老年人要多喝點水,因為人在步入花甲之後,體內水分會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少,呈現慢性脫水現象。如果皮膚細胞水分減少將使皮下脂肪和彈性組織減少,皮脂腺分泌降低,皮膚變得幹燥,皺紋增多。水分不足還會影響唾液、膽汁、胃液分泌,因而會使老人精神萎靡,出現消化功能障礙、便秘等。老人長時間不飲水,會使體內血液循環的水分含量減少,易導致血栓形成。這些都是由於老人大腦的饑渴感受中樞變得遲鈍所造成的。

因此,為了健康長壽,老人要養成即使口不渴也要每天喝8杯左右水的習慣,另外,發燒、嘔吐、腹瀉、糖尿病等患者更應注意及時補充水分,以免脫水。

水和空氣、食物一樣是生命活動中不可缺少的物質,如果人體缺水,會因自身產生的廢物而中毒。當腎排泄尿酸和尿素時,這兩種代謝物質必須溶於水中。如果人體沒有足夠的水分,廢物及毒素便不會有效地排泄,某些物質還會積聚起來形成腎結石。

如果一個人出汗過多,或由於腹瀉等引起失水,就會感到頭暈、乏力、口幹,甚至出現因脫水而引起的昏厥等。一個人如果不補充水,4天左右就會進入昏迷狀態,8~12天就會死亡。據有關研究證明,人體失去10%的水,就會產生酸中毒,失去20%~25%的水,就會死亡。然而,有水而沒有食物,人的生命往往可以維持20~22天。由此可見,水對維持人的生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引起水汙染的物質

但是,隨著工業的發展,水汙染已經成為世界性問題、嚴重地影響著人類的健康和發展。據有關資料統計,全世界每年都有大量的汙水排入江河湖海,汙染了世界上已顯緊缺的淡水資源。據聯合國衛生組織統計,發展中國家約有3/5的人很難獲得安全飲用水,約有18億人由於飲用受汙染的水而遭到疾病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