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辦事第九“度“:應酬不要太死
應酬有術,大家都能互惠其利,生活得很愉快;應酬無方,就算擁有萬貫家財,也隻是個孤獨的人。因此,在社交應酬中一定要善於把握分寸,這樣才能"應酬出錦繡前程"。
應酬既然關係著"人與人"之間的生活,那麼,在這個商業時代,它當然是具有更大意義的第一要務了。有人說:"應酬是社交中的法寶,更是處世待人接物的度量衡。"這話說得好,因為,如果你深懂應酬之道,你的工作和事業必然因和諧的人際關係、良好的人緣而充滿樂趣。
1待人接物的度量衡
有些人認為應酬隻是表麵客套,完全是虛假的交際手腕,它隻講求技巧而已。這種看法或許沒有大錯,尤其在這高唱"坐下來談"的"會議"社會,每個人無不長袖善舞、玩弄伎倆。
也許你的圓滑真地能為你爭取到不少"友誼",但別忘了,世界上不是隻有你一個聰明人,所謂"將心比心",在這時候就見真心了。你不以真心對待別人,又怎能換得別人的真情?
因此,八麵玲瓏的應酬技巧,不是愚弄,也不是欺騙,而是現代生活中一門最高尚的藝術。它通過交流,把我們的誠意傳導給別人,而使別人受到感應,因而願意自動地讚同和幫助我們。
應酬有術,大家都能互惠其利,生活得很愉快;應酬無方,就算坐擁萬貫家財,也隻是個孤獨的人。
鋼鐵大王卡耐基曾在筆記上寫著:"我希望35歲時就退休、再進學校專攻應酬技巧。"還有一位船業巨子曾說:"我情願做個應酬學者,而不願做資本家。"可見得大富翁都樂意獲得相應的經驗和學問,他們了解最大的收獲是贏得別人對自己的好感。
所以,你不必抱怨:"如果我有了錢,就......"或許,你目前的生活和事業不太得意,但是,成為富有的人,並不能帶給你什麼,真的能使你得到快樂的,還是你那"八麵玲瓏"--誠懇、善意、體貼的應酬技巧。
2妙用"杯酒釋兵權"
林語堂博士曾說:"中國人的快樂概念是溫暖、飽滿、黑暗、甜蜜。"這是指吃一頓飽食之後上床睡覺的滿足感,也的確是很多人都認同的人生樂趣。
不過,自古以來,中國人的飲食問題,實在並不這麼簡單。因為,婚喪喜慶要吃,送往迎來還是要吃,這其中的人情應酬有多少學問呢?現在,這個忙碌、追求效率的工商社會,更是講究吃了,君不見五步一家酒樓,三步一家"大排檔",還有大大小小的洋快餐......
當然,除了滿足口腹之欲,享受人生樂趣之外,恐怕"餐桌戰術"才是人們大宴小飲的真正目的。
一般人常說:"要抓住丈夫的心,就要控製他的胃。""愛是照顧全家的肚子。"這真是民以食為天的最好寫照。一個賢慧的家庭主婦尚且要運用"美食戰術"來維係家庭幸福月,將在外,求其百戰百勝,怎能不講究"純吃飯"、"豪門宴"、"洗塵"、"餞行"......等等飯局的戰略運用呢?
《戰國策》上有則小故事:齊桓公某次夜半肚子餓,廚房易牙趁機大顯身手,做了一頓五味諧美的宵夜進獻給桓公,這一餐吃得齊桓公龍心大悅,易牙先生從此平步青雲,在朝廷中擔任要職。
人在飲食的時候,心情最平和,什麼話都好說,什麼事情都可以商量。從前的皇帝,懂得在飲食中利用"杯酒釋兵權",今天的主管和屬下,要聯絡感情、化解糾紛,也非吃不可。所以,要小心喔!--吃人的嘴軟、拿人的手短,當你在利用"美食戰術"應酬時,可也要注意別人的"陷阱"。
做生意的人"利"字當頭,誰有錢誰就當老板,所以現實得很。因此,為了調資金、開支票、應付貿易糾紛、發展事業......等,都不得不與工商界朋友或客戶交際應酬。
我們談過:見麵三分情,酒足飯飽之際,什麼都好說。所以,這交際應酬的方式,最好是餐宴。然而,早午兩餐,由於時間的限製,大家匆匆用餐,實在不方便深談;那麼,夜幕低垂,一天的工作暫時告一段落,彼此聚聚,享受一頓美味的晚餐,順便不著痕跡地進行"晚餐會談",這確是兩全其美的辦法。
應酬本來就是一門大學問,用商業晚餐來表達應酬的現象,學問就更大了。最重要的是,你必須視"對象"而製造"氣氛",比如說:來的人是交情較厚的友客,不妨"純吃飯",這樣顯得輕鬆自在、倍增情誼;假如食客是率眾而至,又是一般交情,則饗之以"自助餐",隨意又盡興;如果宴請的是上司或重要人物,就辦個隆重的"豪門宴",滿席珍饈,將你的誠意和敬佩之意完全表達,酒足飯飽之餘,必使那些大人物對你另眼相看,自然就有可能好處多多。
升官發財人人渴望,但君子愛名利,仍應有所不為、取之有道才是,否則玩弄權術,做出損人利己的事,最後總是會眾叛親離。在餐桌上做文章,不但實際有效,何況在吃吃喝喝之際,又憑舉箸拿杯,許多好話,即使"交易"不成,人情還是在,再怎麼都不可能傷和氣。所以,隻要能在事前探聽一下客人的口腹之好,大家吃得滿意,就一定能賓主盡歡,這多簡單、多得體、多痛快。
不過,百密常有一疏,你請了李四,漏掉張三,或是答應李四,忘了孫六,本來很好的應酬良方,反而成為得罪別人的口實,就劃不來了,並且,還要注意"過猶不及"的原則。所以,當你準備請客,或是接受邀請時,都應該仔細斟酌--該不該去?要不要請?不必要的應酬餐宴還是推掉吧。免得讓你的孩子高叫"爸爸回家吃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