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國的神話與曆史
在中國上古卜辭中,尚無"神"這個字。在甲骨文中,是用"申"來代替"神"的,也就是說,在上古文字中,"申"和"神"是一個字,所以漢朝文字學家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申,神也。"那麼,根據上古文字的象形造字原則,這個"申"究竟表象什麼東西呢?原來,"申"的最初本義,是象形閃電的形狀。這就是說,在上古文字中,神意味著天上的閃電。所以中國古代常常"天神"連讀。而且,在甲骨文中"天"是正麵的人體形狀。如果說"申"是原古之人對閃光飛碟的真實寫照,那麼"天"就是對外星人的客觀描寫。如此看來,"天神"就是指來自天空的人。對其他民族的早期神話、宗教也能作出類似的闡釋,如德國語言學家史密特神父就注意到,在印、歐民族的宗教中,至上神(天主)一詞,它的語根就是"照耀"的意思。此外,如《聖經》中的"上帝"一詞,在古希伯來語中的意思是"來自天空的人們。"
中國古代還有"天子"乘龍從天而來的傳說。如《史記·封禪書》曰:"龍垂胡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70餘人,龍乃上去。"龍的出現在曆史上次數不多,每次都與帝王有關。每位皇帝都稱自己是"天子",即天上神仙之子,以示人類中的最高貴者。
龍在中國被神化成能隱能現,呼風喚雨、騰雲駕霧,還會口噴大火,無所不能,帶有一種權威性的動物。
在世界上很多國家也都流傳著龍的故事,它與中國傳說有許多相似點。這是為什麼?
中華民族總喜歡自稱為"龍的傳人",但究竟"龍"是什麼?誰也解釋不清。北京故宮博物館專家認為,從龍的形象看,中國至少有5種龍:出土於襄汾陶寺的彩陶龍紋盤似蛇非蛇,似鱷非鱷;紅山文化出現的龍似豬;良渚文化出現的龍與鱷相類;甘肅渭河流域出土的龍似大鯢,與現代"龍"最相近的則是號稱"中華第一龍"的濮陽西坡的蚌塑龍。
傳說在古代西北高原生活著特羅巴人和漢人,前者體形小,腦袋特大,身高1.30米,人種學家至今也不知道他們屬何種。1962年,徐鴻儒教授破譯了古老的飛船,當地男女老幼躺在洞裏不敢出來,直到東方升起太陽。這種事發生過十幾次。但是,最後大家終於明白:特羅巴人來此不懷惡意。
這些特羅巴人的特征與現在目擊到的外星人是何等相似。中國古代神話中也記敘了自天而降的矮人,黃臉、頭大、身瘦。至此,我們不得不刮目相看這些神話。難道這些神話都是古人憑空想象出來的嗎?如果說是,那麼,出現在世界各地的神話,為什麼卻是如此在相似呢?如果說這些是巧合,不足為怪,那麼,那些古石盤又作何解釋呢?
1938年,考古學家紀簿泰等人到青海市南部巴顏喀喇山探險和考察,在山洞中挖出了716塊花崗岩碟狀物(簡稱石盤),中心稍凹無孔,每塊厚2厘米,從中心向四周輻射出水紋狀物,形似唱片。科學家們至今不知其為何物。
中國古石盤的發現,引起學者們的重視,前蘇聯V.柴澤夫在《衛星》雜誌上發表論文,以為早在1.2萬年前,地球受到不同文明代表的多次訪問,地球處在星際聯係網中。巴顏喀喇山古石盤在莫斯科所做的各種科學分析表明,花崗岩圓盤含有大量鈷和其他金屬。石盤的振蕩頻率特別高,仿佛石盤曾帶電,這說明它曾長期置於高電壓之中。顯然,外星人曾在該地區長期居住或頻頻降臨過,由飛碟產生的電磁效應長期影響這些石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