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1 / 2)

第一章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如果失敗讓一個人在誌得意滿時懂得自省,或是在不自覺地走上毀滅之途時能夠及時回頭,此時失敗反而是一種幸運。它開啟更多機會之門,讓人們更透徹地領悟生命的真義。它拆穿一個人的虛榮與浮誇,不再目中無人。

▓不要拘泥於一時的成敗

當康瓦利斯男爵和美國人妥協,同意讓移民獨立時,英國人感到顏麵掃地。而美國人在獲得自由,獨立建國之後,才有力量在兩次大戰中協助大英帝國,使他們免受戰火的摧殘。

南北戰爭造成南方各州民不聊生,達數十年之久。但是戰爭也使北方的工業迅速移往南方,人們在戰亂中失去的驕傲和財產,現在都連本帶利收回來。

因果報應屢試不爽,在社會與社會,或個人與個人之間,所有的錯誤都必須更正,所有的負債都必須償還。

富有的叔父過世時,把遺產留給親人,遺囑上卻沒有我的名字,對我而言真是莫大的損失。但是我卻因禍得福,從此在遭受失敗和打擊時更加努力。得不到遺產,我必須自力更生,也因而幸運地為世界各地的人們找到成功之路。

病痛的打擊有時會使人們將注意力由肉體轉移到大腦,使意誌力--肉體真正的主人顯現出來,從此開啟更廣闊的機會,否則永遠也無法突破。

失敗對人們的影響通常有兩種:第一是使人們因為受到挑戰而更加努力;第二是使人們灰心喪誌,從此一蹶不振。

當失敗的訊號第一次出現時,大多數的人就決定放棄了。有很多人隻遭遇一次失敗,即使是微不足道,便不再嚐試。領導者不怕失敗,反而會更加努力。

從你對於失敗的反應,就知道自己是否可能成為領導者。如果你在三次失敗之後繼續努力,你將在目前的行業中出人頭地,如果你在12次失敗之後仍然不灰心,那麼天才的種子已經在你的內心萌芽;給它希望及信心,它就會日益成長茁壯,最後開花結果。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一定先讓他遭到橫逆和打擊,考驗他是否有足夠的勇氣承受失敗。

隻要我們將失敗視為一種挑戰,繼續努力不懈,世界會慷慨地原諒我們的錯誤及暫時的挫敗;而遇到困難立刻就放棄,卻是不能原諒的罪惡。

▓因禍得福的丘吉爾

丘吉爾的偉大成就是舉世公認的,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在學生時代的學業也沒有什麼成就。他每科成績都差,唯有作文曾得到過老師的讚賞。畢業時,老師們對他已經"蓋棺論定",公認他以後不會有什麼出息。

父親見他不行,隻好送他到軍校。誰知,這成為丘吉爾人生的轉折點,進不了大學深造的他,卻因此隨軍到了許多地方,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並由此明確了自己的誌趣,一頭闖入了政治領域。

丘吉爾當然是20世紀偉大的政治家和演說家,但他初次在議會的演講卻狼狽地失敗了。當時,他盡管一連幾天背誦講稿,反複練習,生怕出差錯,可是他越怕越驚慌,講了沒幾句,思路中斷,腦子一片空白,滿麵通紅。他尷尬極了,無力挽救自己,隻有頹然坐下,這次慘敗使他醒悟了。從那以後,他從頭做起,從不怕失敗、不怕出醜做起。他再也不背講稿,而是當眾講出自己想說的話。我就是這樣,讓你們笑話吧!這樣一來,他反倒成功了。

在享受和平的時刻,有誰提出戰爭的警告,是最容易不受歡迎的。丘吉爾就吃過這種苦頭。當希特勒擴充軍隊時,丘吉爾喊出戰爭的危機,英國的政客們一笑置之;當德軍侵入奧地利時,英國首相張伯倫與希特勒簽署了以犧牲捷克斯洛伐克換取歐洲和平的《慕尼黑協議》,得意洋洋地向英國人民宣布:戰爭不會發生了!但丘吉爾卻警告說,戰爭快要來臨了!政客們對他一怒斥之。丘吉爾因而競選失敗,他堅持己見,又引起公憤,以至於被報紙指責為"缺乏謹慎和判斷力"。

丘吉爾的遠見卓識竟被因循守舊、苟且偷生的一些人當成了一文不值的垃圾。這種失敗的境遇足以使一個人垂頭喪氣或是氣得發瘋,可是丘吉爾卻像得勝回朝,依然銜著雪茄,悠然自得,還跑回家鄉的別墅度假去了。他興致勃勃地畫畫、看書、寫作,好像他從來都一帆風順,從未失敗過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人們才想起有丘吉爾這個不受歡迎的人。因為他是唯一能在和平時刻洞察戰爭危機的人,隻是他的預言和警言被世人領悟得太晚了。於是1940年丘吉爾嶄露頭角,當上了英國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