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是銀河係一個很特殊的地方,不隻是銀河係,附近幾個星係也視之為禁地。不管是什麼原因,甚至包括生死存亡的大戰也不會有去踏入該禁地一步!這個區域叫做太陽係,而導致這個區域成為禁地的原因就在這個恒星係的第三行星上,這個行星有著數個星係都恨之入骨的名字——地球!
在太陽係近半光年至三光年之間設置了七道護罩,如此之大的護罩即便對於像泛銀河星係及周邊大聯盟如此發達的大聯盟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負擔,更何況是七層如此之多護罩。無數已經遺忘了曆史或者新加入聯盟的星係都多次要求削減該項預算,可是無論常委會的幾個成員之間的關係是友好和睦還是劍拔弩張,在這個問題上都是出奇的一致——絕對不可以裁減,由於常委會的權力巨大他們又一致反對削減,削減預案自然沒有絲毫可能性通過。聯想一下地球上的五大常任理事國隻要他們全都反對的事情有可能通過麼?更有令人費解的是有後來崛起加入常委會的成員接觸到了所謂的絕密資料之後居然會一反原來的承諾,立場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甚至有的會要求增加投入以保證守衛部隊的數量和質量!
就這樣,七層護罩把整個太陽係完全的與宇宙隔離了起來,而其主要隔離的是來自外界的元氣,也就是俗稱的能量。
按理說如此周密的防護應該是萬無一失了,可是時間長了什麼巧合的事情都是有一定幾率發生的,一個相對於銀河係偏遠和落後的星雲的某星係艦隊就成了這個巧合事件的主角。這個星係的艦隊剛剛掌握了星際跳躍的技術,也不知這麼那麼巧,就被他們直接跳躍到了太陽係內。
先說明一下本書的空間跳躍理論——空間跳躍有一個門檻,當注入的跳躍能量達到這門檻就可以出現跳躍現象,但是能量越低跳躍距離反而越遠,跳躍的結果也越具有不確定性。不好理解吧,舉個例子,就拿這次影響深遠的跳躍來說吧,他們剛掌握了跳躍技術不久,使用的能量僅僅是跳躍能量臨界點的兩倍,那麼跳躍的結果就是在其所設定的角度下的一定偏差內(這個能量下大概是±5度角)隨機出現,從三千萬億光年到無限遠之間出現的概率為99.97%,相反使用的能量越大所可能出現的距離越短角度和位置的偏差也就越小,銀河係的三大強國據說已經可以做到在一個星球的兩端定向跳躍了,而且還有跳躍能量反複利用裝置來吸收跳躍時釋放的能量。這就有點像是一個有彈性的板,當你想把很近的兩點重合時需要很大的力量,而想把較遠的兩端重合就省力多了,當然誤差也可能更大。另據理論推算大當能量趨向於無窮大時將會可以同點跳躍,但是會出現在反物質空間,並形成黑洞,當然這隻是推論,尚無事實證明。當然跳躍理論不隻這些,但是暫時來說目前這些夠用了,其他的就不必要累述了。
本書的跳躍理論介紹完畢,有需要以後再補充。再說說那個星係的那隻艦隊,跳入了太陽係之後當然會發現出現的地點與當初的設想幾乎沒有一點是相同的,他們居然沒多少驚慌,很快就在內部達成了共識。想來那裏的人對於這種事情已經頗為司空見慣了。當他們對周圍環境進行四散式偵查時並沒有達到有護罩的地方,看來發達程度相對於銀河聯盟還是比較低,但他們發現了地球,而且發現了地球的主導生物無論是在肉體上還是在科技上都與之相差甚遠。他們之後的決定體現了他們這方麵上倒是與地球上的人類很相近,立刻就做好了準備進攻地球,打算將之作為其未來的殖民地,也不管是否有辦法殖民過來。
無論是技術還是身體都較之先進很多的太陽係幾大監控軍團當然是很快取得了這個情報,因此泛銀河係及其周邊大聯盟的星係首腦緊急電視電話會議在很短的時間就召開了。
會議主持人:“剛才太陽係監控軍區的負責人已經把情況大致介紹了一下,因為時間關係請諸位不要在對情報的準確性提出疑問了,具體的詳細情況報告以及資料正在傳輸給各位的秘書部門,本次會議必須盡快地商討出一個可行的辦法!”
一個普通成員國位置的一個首腦首先搶到了發言權,“請問有什麼問題不是一向是你們商量好了然後通知我們交錢就好了麼?為什麼這次居然叫起我們小國來參加決策會議了?!”很顯然話語中除了對反常事件的疑問外還頗為表示了一些對大國欺壓小國的不滿。這個國家是最近崛起的一個國家,正在謀求核心位置,當然等到他成為了常委成員立場恐怕就不是這樣了。
會議主持人解釋道:“這次是關乎到我們這幾個星係甚至是全宇宙存亡的大事,因此這次該死星,哦…對不起地球的事件必須由全體成員來決定處理方案,為了使非常任理事成員更好的了解其重要性,會議主席團要求常任理事們在三分鍾內決定是否允許公布地球在3S級別以下的保密資料!”
在此插入說明一下,因為地球的問題每年吃掉了大量的經費,使得很多成員不堪重負,而且這錢還花的不明不白,因此咒罵是少不了的,“該死星”這個稱謂自然也就應運而生了。而且這個稱呼使用的範圍也越來越廣了,知道內情的似乎也很喜歡這個名稱,久而久之,除了極正式的會議地球這個稱呼大概隻有地球上的那些土著會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