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鬼穀者,密之古宗也;鬼穀子,世之翻雲覆雨者也。-《江湖列傳·宗門》
建昭四年,大雍第二代皇帝宋連楚下令從荊襄、徐揚二州兩地出兵攻打南楚,意欲一統天下,然而卻遭到南楚精銳水軍錦帆營和江東軍民的頑強抵抗,戰事陷入膠著。
建昭五年,大雍第二代英主宋連楚英年早逝,天下震動,北蠻,西戎,東倭等外族趁勢擾邊;本在攻打南楚的各個大軍士氣不穩,軍心渙散,遭到南楚軍民反撲之後大敗,最終馬革裹屍,飲恨黃泉。
嘉和初年,大雍新皇上任,因年幼,僅十二歲,姑姑九公主攝政,丞相王若泓和禦史大夫白皓塵佐之,以期穩定時局,安撫天下。
然大雍境內叛軍突起,幾乎遍及大雍全境。他們以女子攝政亂天下,進京勤王為由,聚集進軍大都洛陽,一路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司隸刺史楊時頤忠心耿耿,意欲保衛皇室,抵抗叛軍,但叛軍也清楚楊時頤的軍隊不可小覷,在途中阻擊之,使之不能靠近洛陽一步。
此外,荊州刺史“水聖”馬景明也遭到南楚的進攻,使得馬景明不得不集結重兵抵禦南楚,而派去援助的兵馬著實有限。
並州刺史“武聖”文斌武正率並州軍民抵禦蠻族的第二次大舉入侵,形勢危急,無法兼顧洛陽。
關鍵時刻,禦史大夫“智聖”白皓塵臨危受命,連夜前往蜀地,請求援軍,以他智計過人,戰績卓著之名,在天下人看來應當是易如反掌之事。若能得到李蜀的援助,叛軍勢必不戰而退,此次叛亂勢必失敗。
然而正當天下人滿心期待白皓塵求得援軍,結束叛亂之時,卻發現已經沒有了白皓塵的消息。
日子一天天過去,王若泓以年老之軀,提劍殺敵,然寡不敵眾,戰死城頭,洛陽城破,叛軍湧入,九公主背對著一眾叛軍,旁若無人。而後,她背過身,眼裏滿含眷戀,望著天邊被城下遍地血跡所襯托的妖豔紅霞,在想念著什麼。
她的旁邊,一個錦服男孩緊拽著拳頭,一言不發,麵對身後麵目猙獰如猛獸的叛兵,鮮血淋漓的樸刀和漆黑發亮帶著死神氣息的盔甲,他並不害怕,似乎已經習慣和麻木。
在眾目睽睽之下,九公主攜幼帝決絕地從城頭跳下,叛軍阻止不住,墜死。
九公主死去的消息傳出,天下百姓無不扼腕痛哭,家家憑吊,更有甚者立廟鑄身,以此紀念她。在他們眼中,九公主向來優厚百姓,並無那些皇室宗親、朝廷大員的架子和虛偽,且危急時刻,以女子之身抵抗天下輿論,毅然幫助幼帝安撫百姓,穩定朝廷,在叛軍大舉叛亂,兵臨城下之時,她沒有害怕,被叛軍的凶惡所嚇倒,反而如她父親當年麵對北蠻時一樣,絕不後退,絕不低頭,不放棄任何一個百姓,不放棄任何一寸土地。
洛陽城破,九公主逝的消息,各地援軍開始並不得知,直至行至洛陽城下,援軍才知道這個消息,士氣受到了不小的影響,更有一些人產生了退意。
司隸刺史楊時頤是援軍公推的首領,他聞聽九公主身死的消息,悲憤難當,策馬來到洛陽城門下,怒斥叛軍之不忠不義,擾亂天下,並慷慨激昂地對援軍洋洋灑灑講了千言,以鼓舞援軍的士氣,激勵士兵們不破洛陽不還家的鬥誌。
嘉和二年三月,洛陽城破,再次易主,原大雍司隸刺史楊時頤入主洛陽,率原大雍禁軍飛熊衛及一些心附於他的援軍整頓洛陽,安撫司隸地區,並令其弟楊德頤率一部分精銳迅速追擊並剿滅殘餘叛軍,原大雍領土有一半已在楊氏的控製下。
嘉和二年六月,楊時頤安撫百姓,選賢舉能,恢複民生,加上平叛有功,在民間,軍中聲勢浩大,威望如日中天,隱隱有為一國之主的氣勢。
嘉和二年七月,洛陽蔡氏家主蔡楨權和揚州唐氏家主唐宮駿聯合司隸及其他州的各個大家族的家主,上表請求楊時頤稱帝,建立一個新的王朝,一個新的開始,讓農者有地所耕,商者有市可易,武者有器可用,文者有才可施。
此事一出,在各國朝野及民間掀起了軒然大波,引起了百姓的一致讚同,在巨大的反響和壓力下,楊時頤不得不讚成同意。
建國慶典準備完畢,身穿金黃色龍袍的楊時頤在以楊德頤為首的楊氏文臣武將,以南楚為首的各國使臣,以蔡楨權、唐宮駿為首的家族家主及百姓的注視下,一步一步踏上台階,眾人看著他偉岸的背影,看著他踏上第八十一節台階,緩緩轉過身,從楊德頤手上接過帝皇頭飾,在他戴上的那一刻,千萬人匍匐在他腳下,高呼萬歲。
嘉和二年九月,楊時頤於大雍舊都洛陽完成稱帝儀式,建國大渝,國號天佑。
嘉和初年十月。
深秋時節,涼風陣陣,本是人們對豐收無比喜悅的時候,卻讓人感覺到些許悲涼和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