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台灣(2 / 2)

台灣融合了明清時期移居的閩粵移民和二戰後來台的外省人的民俗,堪稱中國民俗文化的縮影。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是台灣的三大節日,每逢元宵節、清明節、中元節、七夕節等傳統節日,民間也有與大陸相同或類似特色的慶祝禮俗。此外尚有多項深具中華文化特色的民俗慶典,如迎媽祖、鹽水蜂炮、平溪放天燈、東港燒王船、頭城搶孤等。

台灣原住民族(高山族)各族群有各具特色的傳統歲時祭儀文化。可惜,要到節日才能去感受。

不過說起台灣第一印象就想到美食,在我家鄉通常看到從台灣引進的美食——章魚丸、臭豆腐等,讓我帶領大家領略一下台灣的美食。台灣飲食文化融合各地美食風格,台灣菜與閩南菜(還受福州菜影響)和廣東潮汕潮州菜淵源深厚,也受客家菜、廣州菜和日本料理的影響。台灣菜有海鮮豐富、醬菜入菜、節令食補等特色,傾向自然原味,調味不求繁複,風格鮮香、清淡。炎熱氣候使一些酸甜開味的菜肴出現在台菜中。台菜素有“湯湯水水”之稱,羹湯類菜肴廣受歡迎。

台灣飲食文化中有著名的“小吃”文化,各式風味小吃雲集的夜市是台灣庶民生活文化的代表之一,常見的小吃有蚵仔煎、炸雞排、臭豆腐、鹽酥雞、生煎包、米血糕、蚵仔麵線、甜不辣、鹵肉飯、肉圓、擔仔麵、牛肉麵、小籠包等。鳳梨酥、牛軋糖等台灣特產的烘焙美食是知名的伴手禮。都已經向流水了。

在台灣茶也是很出名的,茶是台灣民眾的傳統飲品。台灣全境皆產茶,名茶有凍頂烏龍茶、文山包種茶、東方美人茶和鐵觀音等。茶藝形式主要是功夫茶。泡沫紅茶文化是台灣茶文化新的發展,代表性茶飲珍珠奶茶廣受歡迎。

了解完風俗後,其實可能在大部分人心目中台灣的娛樂方麵也挺出名的——戰後初期,台語歌曲一度流行。民間香港的國語流行歌曲和歐美音樂傳唱一時。1970年代清新的校園民謠風行,同時台語流行樂壇秀場文化盛行。1980年代講究字正腔圓的國語老歌風靡亞洲,代表人物有鄧麗君和費玉清。受西方搖滾樂的影響,民歌時期後羅大佑等將社會百態寫成歌曲,同時李宗盛創作的情歌廣受歡迎。1990年代以來台語歌曲風格愈多元活潑。解嚴後自由的創作與發展環境使台灣成為華語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地,代表歌手及樂團有周傑倫、蔡依林、張惠妹、s.h.e、五月天等,也吸引其他地區的華人歌手來台發展,代表歌手有王力宏、孫燕姿、陶喆、林俊傑、蔡健雅、梁靜茹等。說這些每一位的歌聲都陪伴我前世的童年。

如周傑倫的《聽媽媽的話》《稻香》等, s.h.e《中國話》《super star》等等,一切一切都非常的好聽聽,非常有想念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