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歸隱山林二十載,沒落風光休再啼(1 / 3)

鴛鴦峰頂,幾片白雲環繞。五月初五,端陽節。

昨夜下了點小雨,空氣很是清新,陽光也是恰到好處,暖暖射下來,風一吹,仿佛陽光隨風蕩漾起來。

一蕩,一蕩。一隻斑斕蝴蝶慢悠悠從林中飛出來,打了個旋,又飛了回去。慢慢,漸行漸遠,飛了十步,二十步,百十來步,忽得一束驟然的風聲響起,一點寒星飛來,不偏不倚叮在翅上,之後隕落。

一瞬間,就是一生的隕落。

待飄落下去,一隻粗糙的大手接了住,麥色的肌膚,胳膊,和飽經風霜髒亂不堪的臉。一個虯髯大漢的手心中盛了一隻斑斕蝴蝶,又有落葉瀟瀟灑灑從他身邊盤旋,大漢笑了笑,輕輕握住拳頭,仿佛是怕將那蝴蝶碰碎,後一肩擔起地上的柴,向竹林深處走去。

地上的柴火有多重?

隻見是,一捆連著一捆,連著的那一捆又連了一捆,這麼粗的麻繩,密密麻麻綁了上百斤木柴。那大漢卻擔得不費吹灰之力一般,右手輕輕一提,便上了肩。打了聲忽哨,大步向遠方邁了開來。

竹林深處,風聲不止。颼颼得,大漢愈來愈快,風將他的頭發吹起,蓬亂著在身後飄揚,走著走著,大漢竟又跑了起來,一步邁了三丈之遠,肩上的柴火卻穩穩當當,如放在地上一般。

“阿巴阿巴~~阿巴~~”又行了半棧茶的功夫,大漢停了下來,口中興奮地叫著,嗨!可真是好笑,這虯髯客,竟是個“阿巴”。

“阿巴”,是當地土著說法,指那些說話總是“阿巴阿巴”的人,也就是啞巴。

這啞巴又行了數十步,伊始的風也漸漸小了,一個青色籬笆圍成的小院子呈現在眼前。院子中是一小茅草屋,雖是簡陋,卻很精致。四麵竹樹環合,頗有些世外桃源的味道。

“阿巴阿巴~~阿巴~~~~”啞巴敲門。

“來了,來了來了~~”從茅屋中跑出來一婦人,約莫半百年紀,身著碎花布緞子,頭上別了發簪,整齊得將頭發盤起來,整個人透出一股精練氣。

“等等啊,”老婦跑來,在衣服上擦擦手,打開柴扉,滿臉笑著,道:“來了嗬,唉,慢些著,別磕著碰著了。”說罷,招呼著啞巴進了院子,幫襯著放下柴:“嘿,這力氣,這麼些年,也不嫌老,還是挑這麼些柴,真是廉頗老矣尚能飯嗬。”

一邊說,一邊遞過一張手巾,示意啞巴:“來,快擦擦汗。”

啞巴接過手巾擦擦,道:“阿巴~~~”又指著門外,“阿巴阿巴”得說了一大通,才停住,似是在詢問什麼人去哪裏了。

“嗨!”老婦一拍腿,笑道:“你那老哥,跟你一樣,也不嫌老,跑去打獵去了。”

“啊啊,啊。”啞巴道。意思是:“知道了,他就這個樣子。”然後低下頭,把手巾還了老婦。

他張開粗糙的手掌,那隻蝴蝶現在老婦麵前:“阿巴阿巴~~”

“嘿,”老婦笑道:“現在人老了,對這玩意也不那麼在意了。”

“阿巴阿巴~~”啞巴依然攤開手掌,讓她接著。

“那好,我就收下了,你也真有心嘞。”老婦道。她接過那隻蝴蝶,壓在一些剛繡的鞋樣中。

院內有張石桌,幾個光滑青石做的石凳子,二人坐於之上,談起了天。啞巴雖說話是“阿巴阿巴”的,因二人認識頗有些年頭,加上一些肢體動作,指指這,指指那,老婦也就能明白個差不多。

談著,笑著。二人攀談不久,遠處一陣山歌傳來:“天氣晴嘞~~

風輕雲淡,老僧打獵,

歸來個嘞~~~

叫一聲,我的佛祖,

我可是真高興嘞~~~”

當地山歌,本就是即興之作,壓以粗淺的韻腳,隨口唱來。因聲大,婉轉,回蕩在林中也著實好聽。

鴛鴦峰,世間第一峰。其高聳入雲,看似直入雲霄,上至天庭一般。

站在懸崖邊,你隻看到前麵如一張巨大的幕布一般,從天上垂下來,幕景有一些山的峰頂,從茫茫雲海中刺穿過來,此刻看起來卻也是那麼矮。

此地美其名曰天幕,乃是鴛鴦峰一大景觀。

你可知何為神仙?

兩袖清風,傲遊於天地。這便是世人對神仙的理解。

若是你站在這天幕中,也就算兩袖清風,傲遊於天地的神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