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混沌初開,山川乘勢,江河奔流。萬物皆有靈,借天地靈氣化形,日觀蒼穹,夜仰星辰,故而神魂聚斂是為靈長……
歲月如屠,人如草芥,世上悠然已過萬年,靈域某處,靈界山的由來已無從考證,經由前人代代前仆後繼,終成一方樂土。靈界山九重,九重山上有一奉先殿,以供今之後人頌揚先賢之德行偉業。
琴弦瑟瑟,聲如鶯啼,餘音嫋嫋,好似驟雨鬆聲入夢來,靈界山下,盛夏的灼熱卻並未有絲毫收斂……
“公子,你慢點,我......我走不動了,咱......咱們還是歇息片刻再趕路吧。”一誌學模樣的童子喊道。
“明月,莫再叫苦,明日就是祭祖大典,若是遲了,誤了正事咱倆可都沒好果子吃。”說話之人約莫弱冠年紀,麵容白淨,一襲錦絲淡青花圓領長衫越發顯得其俊俏。
“咱們已經到靈界山地界了,往前再走三十裏就是大山村。天色已晚,不如我們找戶人家借宿一宿,明早再趕路,不會誤了時辰的。”明月答道。
就這樣,主仆二人你一言我一語倒也不曾慢了腳程。
俊俏公子名曰“葉童”,乃靈界山現如今葉氏一族族長葉重山之長子,早年沿襲祖訓到了年歲便外出曆練,距今已過了三年有餘。本應三年期滿便回宗族,怎奈主仆二人沉溺於塵世喧囂與慵懶氛圍,歸途也是不急不緩。
當最後一縷晚霞被夜色淹沒,主仆二人來到“大山村”外,明月眼疾腳快背著行囊走了進去。
村中稀稀落落的茅草屋零散坐落,有幾戶人家已經亮起了燈火。村子中央有一條青色石板路,沿著青石路放眼望去,臨近山坳梯田不遠,一處僻靜莊園格外的顯眼。
隻見門前熙熙攘攘,甚至還能聽見悉悉索索的聲響,細看之下原來是不少家奴正進進出出搬運著角馬車上的物件。
明月輕拽了下葉童的衣角說道:“公子,我前去打探一番,你且等我。”說完未等葉童應允,一路小跑了過去。
很快明月與一年輕女子低語了幾聲,那女子進府後沒多久一管家模樣中年人走了出來。管家甚是恭敬的對著明月點頭哈腰,葉童見此景心中已然明白幾分,明月這廝肯定又拿著靈界山的“靈風牌”打秋風了。
過了一會明月回來對葉童說道:“公子,諸事辦妥,那管家已回府準備,我們這就進去吧。”葉童略微思索,指著明月暗暗責問了幾句,便徑直朝那府邸走去。
穿過前廳,中院一處涼亭四周的雲蘿開的甚是嬌豔,院中一老者領著眾人已等候多時,見葉童進來忙上前言道:“老朽卓文山不知公子駕臨寒舍,未能相迎,還望見諒。”
葉童本就算是先入為主,忙答道:“老丈客氣了,小子深夜叨擾,還望老丈原諒則個。”
一番寒暄後,卓老作為東道主領葉童進了內廳,一桌佳肴已然備好,卓老笑道:“公子一路辛苦,老朽略備了些菜肴還望公子賞光。”
還未等葉童應語,明月手中靈光一閃,一枚玉針已然挨個向著菜肴試了試,見未有不妥後吐了吐舌頭回到葉童身旁。
這突然的一幕讓氣氛瞬間尷尬起來,葉童輕咳了幾聲對卓文山說道:“老丈見諒,這小廝著實唐突,偏是落了您的一番好意,在下先行賠罪,回山後自有家法,還望您不要見怪。”
卓文山見葉童言語誠穩,舉止謙遜,也是微微一笑招呼著葉童落坐。席間介紹了自己門楣,依仗祖上蔭德經營著一家商會,收購販賣些靈藥法器,日子倒也說的過去。
兩人說話間一女子緩步輕踱在廳外說道:“父親可是在會客?女兒烹製了一碗銀蓮雪參湯給父親補補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