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1 / 2)

後記

十月二十四號,距離我寫完這個故事已經過去一個月了。

知知,我們又見了。

故事的結尾,我寫:謝謝你,還回來我身邊。寫完這行字,我靜靜看著屏幕,仿佛在凝視故事中的人,他們終於走過了這艱險的一程,終於,沒有辜負彼此。

許久後,我又鄭重地寫下:正文完。

然後,靠在椅子上,有種悵然所失的情緒在心裏滿滿發酵,故事結束了嗎?我就這樣目送他們離開嗎?已是初秋了,蟬在樹上叫得有氣無力,我想起不久前,我還在寫知知在酒店裏得知自己並非父親親生女兒時所聽見的蟬叫聲。

“那聲音,一聲聲不絕於耳,像無數根線似的勒緊她的心髒。”

現在對她而言,這些傷痛已經過去了嗎?

沒有。人生中有一些傷痛會痊愈,會過去,但也有一些會深埋於心,永遠都跟著你。

例如她的身世,又如孔雀與林達琳的犧牲。

於是,我再次提筆寫下“後來的事”,我想要再說一說林達琳,對,原本我隻想要再說說林達琳這個傻姑娘,但沒想到,一說就停不下來,又說了很多。

每本書中,我都有寫到友情。沒有吵架,沒有反目,就是真正的姐妹情深。我始終認為,女子與女子之間的感情,有時會比愛情還要動人。

“這世界還是很美好,隻是,沒有你。”

當知知站在她的墓碑前,而我寫下這句話時,內心難過得無以複加。

在《知知與終生》這本書中,關於知知與達琳的相處細節很少,因為故事開始不久,她們就分開了。但你知道的,有些感情並不以距離的遠近來衡量。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達琳可能是現實生活中的任何一個女孩兒,沒有特別出眾的外貌,也沒有顯赫的家世和聰明的腦袋。她真誠善良,大大咧咧,渴望完美的愛情,喜歡一些美貌的人。

費爾南·科林在她最憧憬愛情時出現,他是別有用心的,而她則是毫不知情的。愛情來了,擋也擋不住。

這注定是個悲劇。她愛上一個不會愛、不懂愛、沒有靈魂的男人。

但這是費爾南·科林的錯嗎?並不是。有時,人最終會長成什麼樣,變成什麼人,並不由自己說了算。在這世界上,個人能控製的事情實在太少太少了。

這世界從沒有給過他愛,他又如何知道愛?

林達琳是不幸的,但愛情從來都不講理,能怎麼辦呢?

“我知道自己蠢,蠢透了,我也不想喜歡你,可是我的心,我的心它不聽我的。”

所以,哪怕她剛挨了一耳光,但在危險來臨之際,她仍義無反顧地衝了出去。

費爾南·科林在她離開他的那一刻,才終於明白了她的愛。但最終,他還是沒有得到。

這樣說來,終生是幸運的。

小時候,在他父母犧牲自己將他送離巴別塔時,他獲得了自由,但同時,也背上了枷鎖。這無形的枷鎖,從他七歲那年就一直壓在心上。

後來許多年過去了,他一直努力往前走,變得強大,變得能夠把控自己的人生。他以為一切都已經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