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波浪步(1 / 2)

2013年的元旦天氣很好,風和日暄。

中午,俞凡從基地出來,往海邊走去,馬路兩旁種植有不少椰樹,巨大的青綠色羽毛狀葉片從樹梢伸展開來,迎風招展。

今天是假期,他沒有去其他地方玩,選擇去海邊走一走放鬆一下,順便找一處好的地方,方便以後下海鍛煉。

將近一個星期的訓練中,俞凡學會了拳擊所有的技術,前2天還當起了‘人肉沙包’,和蔣教練以及學員的實戰當中,保護好頭部,練習著各種格擋防守和閃避,不還手,順便鍛煉身體抗擊打能力。

拳擊技術動作少和簡單,但不代表很容易,實際上拳擊的訓練原則就是重複,不停地重複,把技術動作和對戰反應固化到你的身體和反射神經中。一記最簡單的前手刺拳,其優劣程度取決於你是練了一萬次還是十萬次,天賦是會有影響,但是不會有訓練的影響那麼大。

不停地重複,直到形成身體的記憶和條件反射,這一點適用於所有格鬥體係,因為格鬥中很多時候根本就沒有細想的時間,隻有靠最本能的反應。

一個拳手至少要訓練好防守、速度、力量和反應這四項。

先看防守,比賽中,每回合你都會麵臨對手60~150拳的進攻,防守不好是不行的。

速度,很關鍵一環,盡管你出拳有力,但速度慢隻會讓你一無所得,還會麵臨對手的反擊。

力量,力量除了自身,還來自好的技術學習,亂拳最終也會擊中對手,但遲早會把自己累趴下。要學會集中、控製力量,浪費力氣意味著把勝利拱手讓人。

反應,拳台上,你幾乎沒有時間去思考如何防守對方的攻擊,每個動作都是下意識地做出的,反應的訓練隻能靠大量的練習和實戰。

鄭榮還告訴俞凡現代格鬥的幾條實用原則:

1聲東擊西,避實就虛。在一般情況下,人有一種本能的條件反射,當某一部位受到外界刺激(進攻)時,會有意識地進行自我保護。這正是聲東擊西將敵製服的道理所在,也即是做假動作,比如你佯攻出左平勾拳,拳頭已點出,對手抬其手臂格擋,中途變招收回,右直打出。

遇到強敵,注意尋找對方的弱點,“出拳肋必漏,抬腿襠必空”。避實就虛,借勢打勢,方能有效地打擊敵人。

2快速準確,果敢善斷。搏擊中,動作的快、慢是決定勝負的關鍵。速度是準確的先決條件,但準確性也很重要,一掌擊出不中要害,就給了敵人反攻的機會。果敢善斷,指見機而行,看準敵人的身體姿勢和動作,突然實施製敵招法,絕不能猶豫。

3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就是要求在攻擊時不被敵發現和察覺。武諺雲“拳打不知”即是這個道理。什麼是不意?就是無準備。對敵進行出其不意的攻勢,將之打敗。

俞凡一路走,一路思量這幾條原則,想著如何融合進自己的實戰之中。

很快,走了200多米,來到海邊,這裏的海灘上有著不少石頭和一些建築石塊,不適合,繼續走了大概1公裏,來到一處沒有那麼多碎石的沙灘,沙子、水質都沒有半灣村的好,沙質比較粗,不過他不是來玩的,就選這裏吧,以後下海修煉的地方。

這裏不是什麼觀光區,沙灘上沒幾個人,俞凡沒有下海,打起了無量拳法的‘無風起浪’招式。

無量拳法是他那天看到海浪之勢,心血來潮而創出。‘無風起浪’融合了擒拿格鬥拳和拳擊的招式,不單止用拳,是拳腿肘膝並用,不適合在拳擊比賽上使用,是一種先發製人,勇往無前的招式,畢竟加持內力之下,基本上沒有人會是這種拳法的對手。

‘無風起浪’的招式看起來有些胡亂,一時拳一時腿,令人難以捉摸,雖存在著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但有著協調性和連貫性,不是亂打的拳法。

拳法都是由人創造出來的,俞凡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將來汲取泰拳、詠春、形意、太極等拳法的精華,不斷完善拳法,創出更多適合自己的拳法招式。

俞凡打完一遍拳,靜靜的佇立在沙灘上,心中在思量著。

因為攻擊手段和部位的限製,拳擊比賽的攻防節奏和對峙距離相對固定,技術也比較單一化。拳法無非刺拳、直拳、擺拳、鉤拳,但配合腳步能創造出極富節奏感的攻防。

拳擊非常講究步法和出拳,對拳手的小腿力量和上肢腰部力量很看重,步法所發動的力量都可以上升到腰部,然後以腰部為軸變化出各種極具殺傷力的拳招,他要學會一種適合自己的步法,形成自己的拳擊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