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把這本書寫完了,是的,我用的是終於這個詞。
完本了,我還想對本書嘮叨幾句,畢竟對我來說,確實是花了心血去寫的。
照例先說本書的背景。
本書的武俠世界是架空的,但是又和古代的事情重合許多,但總體來說這是一個架空的,甚至有些極端的江湖世界。
隻有道家,沒有儒家,沒有釋家,直到最後才出現。
為什麼這樣構架?
這是我對武俠小說中俠的理解得來的,我覺得武俠小說中的俠義精神是中國千年來儒道釋三種文化綜合下來的一種精神,如果隻是單純的一種,不可能產生俠義這種精神。
我在羅浮山劇情結束的時候,做了一個小結,闡述為何會叫“假江湖”,因為單一的文化,不可能產生傳統武俠小說的俠義。
如果對《鬼穀子》稍微了解一點的書友可能知道,我在構架這個假江湖武功等級體係用的“伏熊、螣蛇、靈龜、五龍”用的是《鬼穀子.本經陰符七術》篇章的名稱。關於鬼穀子我不多說,但從這一點你們就應該明白,我為何要讓於靖的智商高,為何於靖說話的時候,常常挑撥離間,曉之以利,動之以害了。
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這也是本書用的真氣而不是內力的原因。當然這與我開始構想這本書有關。說到真氣,想到的肯定是修仙類的網文,我也看到有的盜版網站將我的書放在了仙俠類,真的是挺逗的。但是這本書開始確實與仙俠有點關係,因為我看過的仙俠文裏,動不動就秒天秒地妙一切,動不動就殺人,還要標榜天道無情,問道不能有心結,這一點我很不讚同,道家被當做修仙的要訣沒問題,但是殺人可不是道家的本質,而現在大多都是以道家為基礎升級打怪殺人。所以我開始準備吐槽這些的,在前麵的篇章裏,有這些痕跡,但是寫到後來,我對這種現象反思,那是單一文化環境下產生的畸形心理。
這一點在前麵羅浮山和威武鏢局兩個大章節裏有體現,這也是後來讓那個老道士和大和尚出現的原因。
其次,談談故事吧。
這本書的故事可能很簡單,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一個穿越天才的心理成長故事。
用穿越的梗,不是為了吸引人,如果是為了吸引人,我可以給主角無數個金手指,金老先生,古龍先生的武功名稱我還是知道的,就是不知道,還可以百度的,但是我沒有,而是讓主角的金手指隻有一個——那就是帶著腦子。
一切穿越過去都很牛的人,腦子明顯是不夠的,具體的參照《蝴蝶效應》。所以,不論什時候,人想要生存得靠努力奮鬥,加一顆腦袋以及腦袋裏的知識。穿越不是從傻子變成天才的路徑。
鑒於我對穿越這件事的認識,所以我比較傾向佛教對生死的看法,這一點我在《生死之間,誰能頓悟》中談過,穿越是死亡後的再生,肯定會有心理的轉變,所以這本書也是一個穿越人士自我心理疾病治療的過程。
故事情節上,沒有小白,沒有套路,甚至我稍微和傳統武俠的套路區別了一下。比如報仇這件事,一般都是主角身負血海深仇,然後喜歡上仇人的女兒,主角被愛感化選擇寬恕仇人。這本書殺人的是主角,喜歡了被殺人的女兒,當然中間過程也很緩慢,沒有見麵就喜歡,然後情愫暗生,我給了他們一個過程,從憐憫到愛。我沒有講寬恕,我講的是主角如何化解和看待這些問題的,這是一個主動作為的問題,符合儒家入世的精神。至於傳統武俠常用的掉懸崖,得秘籍,遇高人,搶著收徒之類的事情,我一件也沒寫,隻有一本武功秘籍,還是主角自己寫的,所以我實在不知道那個說抄襲金庸先生劇情的看法是怎麼來的?難道他不知道現在流行的抄襲的方式是拚色盤抄襲大法嗎?誰傻到抄一個幾乎人人都看過的書或者知道劇情的書。如果我真的這樣抄了,我能活到這麼大,還能坐著打字,真的是是個奇跡,因為這麼沒腦子的事情,稍微正常的人都做不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