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原稱地肺山,又名句曲山,位於江蘇省句容市境內。茅山山勢秀麗、林木蔥鬱,有九峰、二十六洞、十九泉之說,峰巒疊嶂的群山中有大茅峰、二茅峰、三茅峰等山峰,峰巒曲折,起伏連綿,山中樹木蒼翠,流水潺潺,秀麗蔥綠,風景幽美。又有華陽洞、青龍洞等洞中有洞,大小溶洞深幽迂回,靈泉聖池星羅棋布,曲澗溪流縱橫交織,綠樹蔽山,青竹繁茂,物華天寶,可謂“春見山容,夏見山氣,秋見山情,冬見山骨”。乃是道教“第一福地”、“第八洞天”,是道教上清派、靈寶派、茅山派的孕育之地,號為“上清宗壇”;其開山始祖是茅山三兄弟。當時,陝西鹹陽南關的道士茅盈,到江蘇句曲山華陽洞修煉。不久將二弟茅固、三弟茅衷接來同修。茅氏三兄弟在這裏曆經勞苦,采藥提煉製成丸散膏丹為民治病,眾民感其恩德,送“有求必應”匾額。民間相傳,茅氏三兄弟都修煉成仙,乘白鶴飛去。當地百性立廟祭祀,改句曲山為茅山。

後世道教尊奉茅氏三兄弟為“三茅真君”,為茅山派的祖師。大茅君茅盈為“太元司命真君”,或“太元妙道衝虛聖佑真君東嶽上卿司命神君”;中茅君茅固為“定籙真君”,宋理宗封為“定籙右禁至道衝靜德佑真君”;小茅君茅衷為“三官保命真君”,或“三官保命微妙衝慧仁佑真君”。

茅山的宮觀道院最盛時多達257處,有房屋5000餘間。太平天國時曾遭兵燹,至清末,尚存"三宮五觀"。三宮為崇禧萬壽宮、九霄萬福宮、元符萬寧宮,五觀為德佑觀、仁佑觀、玉晨觀、白雲觀、乾元觀。1938年9月,日寇掃蕩茅山,焚毀了90%以上的道院房屋。"特殊時期"中,茅山道院又遭損毀,隻剩一些斷垣殘壁。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宗教政策得到落實,政府撥款修複了九霄萬福宮和元符萬寧宮,合稱茅山道院。

二零一五年三月十八日,大茅君“太元妙道衝虛聖佑真君東嶽上卿司命神君”得道成仙之日,茅山腳下人流如織,諸多信徒前來進香。人群中一個穿著青布道袍的年輕道士隨著人流向山上走去。道士名叫童凱琪,是正一道的俗家弟子,自幼受僵屍道長林正英的影響,對道教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後偷偷跑到龍虎山上清宮欲出家修道,因年齡尚幼又無大人陪同,未被收錄,退而求其次拜在第六十三代天師張恩溥胞弟張祥雲門下,做了個俗家弟子。也學了一些形意拳、八卦掌、太極拳等拳腳武術,其師傳了他一本《天師道法秘錄》,可惜任憑他怎麼學,也沒學出個名堂來。因受林正英僵屍片的影響,加上最近他又一直在看港劇《我和僵屍有個約會》,對茅山情有獨鍾,一直想到茅山求道,今次終於成行。

童凱琪隨著人流從茅山腳下遊覽至乾元觀,一進道觀大門,便看見一座祭壇,這座祭壇共分三層、分別有東南西北中五個門,每個門都有一個不同的名字,正麵的名字用天書所寫,反麵有翻譯。過了祭壇,便來到靈官殿,殿門兩旁寫著一副對聯“三眼能觀天下事,一鞭驚醒世間人”,殿正**著道教護法神王靈官,赤發紅須,手持九節神鞭,腳踏風火輪,威風稟稟。隨著遊人的腳步,童凱琪一路順著三清殿、鬥姆宮、財神殿、刑賞堂、玉皇殿來到了三茅祖師殿,隻見殿中三茅真君神像威嚴,童凱琪跪在蒲團上默默祝禱到:“三茅祖師在上,弟子童凱琪,一心向道,奈何未得真法,始終未能入道,望求祖師慈悲,賜我真法,弟子必將光大茅山道門,不敢或忘。”拜完了三茅祖師,童凱琪出了乾元觀,便一路遊覽至九霄萬福宮和元符萬寧宮,來到茅山道院客堂,辦理了入住手續後便在茅山住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