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二十年前的老故事(上)(1 / 2)

塔西,是一個位於青州縣的偏遠山區村落,這裏四麵環山,交通十分閉塞。而進出這裏的路就隻有一條山路,塔西村平與外界幾乎沒有交流,裏麵的村民大概僅有百人,村子一直是傳統的男耕女織自給自足,可能連這裏的村民都很少有人出過村子。

隨著國防科技的發展,各個戰略要衝之地,均開始建造雷達等設施。雖然塔西四麵環山,但是地處扼守東西兩側要地,這裏四麵環山並且道路崎嶇,不過搭建雷達的工程亦是迫在眉睫。地方下了命令,要求開山搭建雷達。

1970年五月初,孫隊長帶著隊伍進駐塔西,孫隊長曾經參加過解放戰爭,是在槍林彈雨中摸爬滾打過的人,後來退伍之後直接來到了這個建設隊,隊伍裏麵也有很多曾經退伍的老兵。對於孫隊長來說,崎嶇的山路走過不少,但是從來沒遇到過塔西這麼難走的山路。這裏的路麵不僅崎嶇不平而且坡度時高時陡,運輸工具根本進不了山,隊伍隻能帶著裝備步行進山。原本大概隻有半天路程的山路,隊伍走了整整一天一夜,在當天晚上子時才到達塔西村莊。

當晚隊伍在進入塔西之後,就看到一個老人站在村子門口,細問之下,才知道這個站在村子門口的老人就是村長,他就像是未卜先知在這裏等候隊伍一樣。這位村長的話特別少,幾乎就是孫隊長問什麼,他才回答什麼,從來不說一句多餘的話。孫隊長心裏琢磨,可能是因為塔西的確是太過偏僻了,所以這裏平時就沒有什麼外人來,村長才顯得格外的拘束。待孫隊長說明來意之後,村長也隻是點點頭,連一句客套話都沒說,他的臉上甚至沒有任何表情,隻是告訴孫隊長,村子一直以來沒有來過“外人”,如果孫隊長不介意,就帶著隊伍駐紮在村子外圍,隊伍來到這裏開山做工程,肯定也對山路不熟悉,還千叮萬囑孫隊長,千萬不要讓同誌們獨自進山,那座施工的山,山路九曲十八彎,人很容易在裏麵迷路,一旦迷了路,要想再出來就更加困難。所以明天開始,村長會給隊伍做“向導”,帶隊伍進山出山,以方便隊伍順利完成任務。

村長的這個提議立即就被孫隊長同意了,本來孫隊長也是打算為了避免打擾村民,跟同誌們駐紮在村外,而且來到這裏,想要順利完成開山搭建雷達工程,必須要有一個當地人做向導,村長是塔西的權威,有了村長的幫忙想必事情可以事半功倍。可是孫隊長還沒來得及跟村長握手以示感謝,村長就珊珊離開了,並告知他們,開山是大工程,容不得耽誤時間,所以明天一早村長就會來與隊伍彙合。

孫隊長向村子裏看了一眼,村莊裏燈火通明,透過窗戶能看到家家戶戶都掛著煤油燈,在半夜子時的時間,一個偏僻的村莊卻如此“繁華”,讓他感到非常奇怪。更加奇怪的是,雖然家家戶戶燈火通明,但是街上卻看不到一個人。

開山過程接連持續了五天,在這五天的時間裏,村長每天非常準時的到達隊伍駐地,帶領隊伍上山開山。隊伍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了開山工程上,在這五天的時間裏,同誌們一直沒有進過村子。好在工程進展還算順利,估計完工時間要遠遠的早於預期。

也許是由於過於閉塞,所以在隊伍進駐之後,村民對於隊伍的進駐非常不適應,在這其間沒有村民來隊伍駐地,偶爾有一兩個村民在站在村口向隊伍駐地望去,也是以一種異樣的眼神,當同誌們熱情的跟村民打招呼後,村民馬上就躲不及的離開了。這五天以來,有一件讓孫隊長感到十分不解的事情,就是每天晚上村子裏都是燈火通明,甚至連同誌們都休息之後,村子裏還是不見熄燈的樣子。這一點完全不像是一個偏遠村莊。本來孫隊長還好奇的想問問村長,為什麼村子裏麵一直到大半夜都是燈火通明,可是考慮到也許是當地的風俗,加上孫隊長等人也僅僅是來這裏進行工程,所以就沒有多嘴。孫隊長還格外囑咐同誌們,畢竟這裏地處偏遠,青州縣又是ag少數民族聚集的地方,可能這裏的村民有宗教信仰或者是風俗,要避免跟村民產生衝突。

1970年5月6號,這一天的天氣很特別,因為自打這一年入春以來,塔西這裏的天氣一直是天高氣爽,氣溫一天天的升高,但是這一天,塔西居然下起大雨,而且氣溫從前一天的十八攝氏度,驟然降到了二攝氏度。伴隨奇怪天氣同時出現的是,一直以來總是準時來到隊伍駐地的村長,今天卻一直沒有出現。就像是之前村長告誡的一樣,這裏的山路蜿蜒崎嶇,走進山裏就猶如走入迷宮一般,即使是在山上工作了五天,可是如果沒有村長帶路進山出山,同誌們自己根本進出不了山。所以孫隊長隻好帶著一個同誌去村子裏找村長。

這是在到達塔西之後,孫隊長第一次來到村子,村子裏都是那種老式的破舊泥瓦屋,這些屋子看上去也是有年頭了,牆皮都脫落了一層又一層,有些牆麵甚至都露著磚了。這一天,空中下著瓢潑大雨,泥濘的路麵讓人走起來都非常不舒服,就是在這種天氣下,剛剛進到村子,他們就看到一戶人家,一個老人和一個中年人站在門口,任憑雨下的多大,兩個人站在門口紋絲不動。而且特別醒目的是,在這一家門口位置,懸掛了一個龍頭形的燈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