擱筆記——跋《風過無痕》(1 / 1)

此時此刻,我坐著,審視自己。

詩集成書,總要寫點什麼。但是寫什麼呢?好像有些無語,就寫幾個小故事吧。

想起小時候種太陽花的事情。從同學那裏得來一支太陽花,回家找來一隻玻璃罐頭瓶,裝上土,把花枝插上。然後澆水,放在老屋的斷牆頭。每日放學,書包一放,就跑去看看,活了沒有;實在不放心,就把它拔出來,看看根長出來了沒有。等到分蘖了,茂盛了,就天天看,花苞結了嗎?等到某一天,突然之間,就開花了,向著太陽,粉紅的花瓣,嬌嫩的花蕊,於是心花也怒放了。

詩歌便是太陽花,也許,小時候種下,現在,已經長在了心裏。

曾有一次好玩的經曆。大學畢業不久,任教龍岩二中,一位自稱詩人之本土人士,年齡相仿,來相切磋。因為身邊絕無詩友,所以喜出望外。此兄自言曾自費到某某文學院進修,現在務農,兼做零工。藝術無貴賤也,藝術貴相知也,所以便讓他留宿單位宿舍,自己回家去住;飯票菜票讓他自己去取用。後同事言此兄乃一騙子,一混混也。其時,能和我說說詩歌之事,我也心甚滿足,就不去管他了。我想,即使是吧,如果能真的鍾愛文學,也是難得的。後一年,大概是1993年吧,擱筆。

1998年,龍岩二中校慶,作為一個普通教師,我沒有參與籌備之事,隻做了一件小事,為校慶文藝晚會寫一篇朗誦詩,題目叫《青春,永不凋謝》。反複推敲,反複修改,定稿之後,聽朗誦者排練,再修改。演出過後,學生們知道了是我寫的,就紛紛抱不平,因為報幕者並沒有報出作者的名字。他們說,老師寫得太好了!負責朗誦的兩位老師也說,真的很好,很有感情,很有韻味。之後,又擱筆。

2006年,因為是首屆高中課改,所以就帶領高一老師到廣東南雄一中聽課,之後就一起參觀了南粵第一關梅關,寫下了《梅關古道風》,再一次感覺到詩神的召喚。此後,陸陸續續寫了一些。2007年參加“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課題組的年會,到了古城西安,遊覽了兵馬俑、華清池、大雁塔、西安碑林,還有華山、黃帝陵等等古跡,留下《回家》等篇什。後來遊覽三峽,又寫了《屈原廟》等。2009年開始,在精英博客開博,結識了眾多的精英博友,在實名製的這個博客裏,和年齡相仿或者更加年長的博友們順暢地交流與切磋,感覺到了許多久違的難得的東西。於是詩歌之筆不可遏抑,三年多時間裏,發布了現代詩歌300多首,古體詩歌100多首,還有各類論文、雜感、遊記、隨筆。已過不惑之年的我,感覺到了一種年輕的活力。2009~2010年的作品,已經編成一本《風的消息》,自費印刷;2010~2011年的作品,編成了《風過無痕》,當時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出版;2012年,是女兒參加高考的年份,自己也帶高三,且各種雜事甚繁,曾一度想要封筆,但最終沒有。於是,就把2011~2012一年的作品,又編成《風之和聲》。現在,終於把這兩年的作品編成一本,算是給自己的一個總結,也給關心者一個交代。

因為我經常受到博友作品的啟發,寫下了不少的唱和題贈詩歌,所以,連城博友鄒善水先生戲謔相稱,說我是“和詩佬”,我也欣然接受。精英博客,果真是精英雲集,精英博友,作品涉及文學、書畫、攝影、評論,以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常常令我賞心悅目,備受啟迪,備受激發。這樣的交往,是神交,可以隔離功利,穿越時空。有機會相聚,即使是初次見麵,也往往能馬上認出,親熱無比。除此之外,精英博友還互相贈送自己的作品,或者是書畫,或者是專著。我已經收到10多本書籍,還有不少的書畫墨寶,還有博友為我的詩歌作評,為我的詩集作序。因此,我往往會不自覺地把精英博客認同為一個精神的家園,樂此不疲。看來,這回,想要擱筆,也不是那麼容易了。

寫了這麼些事情,這篇跋,可以擱筆了。但還有一句重要的話要說:

謝謝!

謝謝於百忙之中為本集作序的大學同學何葆國先生、餘岱宗先生,謝謝為本集拙作作評的陳立梁、徐愛梅、張明華、張環、石廣田、黎萬誌等諸位精英博友,謝謝長期關注,給我鼓勵和鞭策的所有精英博友,謝謝為本集成書付出辛勤汗水的各位編輯老師!

2013年5月於龍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