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見著細處藏真——讀陳民生的小小說(1 / 1)

薑滇

我是在編十卷本的《金陵文學叢書》時知道陳民生其人的。

為了解決作家出書難的問題,南京市作家協會決定編輯一套文學叢書,在市委宣傳部和市文聯領導的關心下,籌備已久的這套文叢終於啟動了。在征集文稿時,我們在許多來稿中進行了篩選。陳民生的微型小說和散文脫穎而出,結集為《共同的世界》,出版後獲得了好評。也就是從這時候起,我關注起他的小小說創作。

憑心而論,在文學界,以往並沒有把微型文學創作擺在應有的位置。小小說,小散文,小品文,因為一個小字,而不被人重視,這似乎是不公正的。然而,微型文學並沒有因此而歎息。他們硬是靠自己的實力打出一塊天地來了。微型小說在八十年代發端,九十年代崛起,出現了一大批優秀作品和創作人才。江蘇是微型文學較早啟動的省份,出版了全國第一本微型小說選,第一本個人精短小說集。有著一批在全國領軍的作家。全國出現了好幾個專門發表小小說的刊物,有了微型小說選刊,有了全國微型小說學會,開始了微型小說評獎。江蘇在去年評選“紫金山文學獎”的時候,把微型小說也納入了評獎範圍。

就是在這樣的良好氛圍中,陳民生開始在全國嶄露頭角。他的創作引起了評論界的關注。如果說,在出版《共同的世界》之前,陳民生的作品還略嫌稚嫩的話,那麼在這以後,他的創作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有著別一樣的思考與探索。

首先,他的視點著眼於社會的市民階層。小說中的人物大多為生活中的普通人。工廠的操作工,司機,養路工,老農民,廠辦秘書,宣傳科長,家庭婦女,居委會大媽等等。即使寫廠長,局長,法官,醫生,也是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的,一個個栩栩如生,真實可信。不妨可以說,他關注的是小人物的命運,他們的日常生活,兒女情長,家庭瑣事,情感變遷,以及內心的種種痛苦與快樂。這種來源於生活又還原於生活的創作思想,是非常可貴的。

陳民生的小小說,大致可以歸納為三類。第一類是對生活中真善美的歌頌。《彩虹並沒有消失》,寫養路工丈夫犧牲以後,妻子不要撫恤費,而繼承他的事業去當養路工。《今日開庭》裏的法官,助人為樂而不事張揚。《今天什麼日子》裏那個撿到玻璃渣子做好事的行動,和“3·5”雷鋒紀念日聯係在一起。《老所長臨退休之前》退回了過去拿過的紅包,用丟包袱的手法刻畫了一個清正廉潔的幹部形象。第二類是對社會上不正當現象的諷刺和鞭撻。《金錢壺》《本事》寫權錢交易。《丈夫的遺言》《解圍》《取經》《妙計》寫社會不正之風。《習慣》諷刺一個局長的官本位思想。《袖珍檔案》寫關係學盛行帶來的尷尬。《賣畫女》《一塊金表》寫騙人與被騙的合理。第三類是借古諷今,《碧玉盤的故事》《光緒皇帝怒斥庸才》《靈山寺住持的預言》等。寫現實生活的這些故事,不是硬編出來的。小說中的人物,不是硬貼上去的。把他們置於改革開放的社會大背景下,讀來感人至深,發人深省。

小小說篇幅短小,人物相對比較單一,但是藝術的含量並不單薄。陳民生十分注意表現手法的追求。可以概括為微中見著,細處藏真。他故事契入的角度,一般都是小事,但是以小見大,內涵豐富。好些篇目構思精巧,一句對話,一個動作,一個細節,一個道具,往往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誰在說謊》沒有直接描寫醫師是否拿了紅包,而是通過細節和對話,表現了病人和醫生的心態。《請客》中那個不屑出席工人宴請的廠長,局長的一個電話,就主動地接受了。《誰來執筆》中,作者巧妙地挖苦了一群沒有好處不幹事的幹部們。《誰寫的匿名信》中那個廠長的詭計,是在無意中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這就加重了諷刺的力量。我特別欣賞《縣長之死》《藥》《反常》《吻》等幾篇佳作。那個非小車不坐的縣長是在用生命和權勢開玩笑,有著契訶夫筆下的那種辛辣。同樣是生命的價值,《藥》中的老農以一死來呼籲製止假藥,太沉重了。《吻》和《反常》都是隻通過一個典型的細節,對夫妻之間,男女之間不正常的心態進行了反諷。

和陳民生的交往不多,每次見麵,都感到他有些靦腆。他性格溫和,話語不多,但善於思考,刻苦創作。十餘年來,堅守微型文學這塊園地,勤於耕作,不滿足於已有的收獲,還在不斷的探索,這種精神是值得提倡的。承蒙他囑我為新出版的作品集寫序,不當之處,望共勉之。

在可以預期的將來,陳民生筆下的小小說這顆大樹一定根深葉茂,綠蔭滿天。

(作者係原南京市文聯副主席、作家協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