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龍山脈綿延千裏,峰巒聳峙,有蒼鬆疊翠,亂石穿雲之景。山脊蜿蜒回繞恍若龍行,高低起伏,其間地勢低凹處多有澗流,頗多勝景。
而山脈地勢最險絕處當屬龍起峰。此峰於山腳低凹處急劇拔高數千丈,直刺雲霄,遠眺似巨龍抬頭,故而得名。
龍起峰高峻陡峭,山色空漾,又與其他兩處主峰勾接相扣,三峰鼎立,仿佛神仙聖境。
七百年前,一位道法通玄、劍術高絕的靈修在伏龍山脈上得到上古十劍之一赤霄,又觀龍起峰挺拔若劍,雲岫嵐風,飄渺出塵,便在峰上潛心研究靈術劍法。
原來龍起峰竟暗合一處龍脈樞紐,靈氣不絕,於修煉大有裨益。
幾處機緣加身,這位名喚應無用的靈修功力日益精進,劍道大成後便邀當世其他大劍和諸道靈修在龍起峰比試切磋。
是時龍起峰劍意縱橫,靈氣衝霄,然倚仗無雙劍術和赤霄之威,果真敗盡群雄,莫有抗手。應無用後來以龍起峰為福地,開宗立派,創立劍宗,被後世修者稱為“劍宗老祖”。
劍宗老祖應無用膝下有一子,承其所學,創派後,又收兩位弟子,傳授其靈法劍術。名師出高徒,這三個弟子術法有成後,在世間行走也闖出不少聲名。
再後來,三位弟子回到劍宗,從劍宗老祖之手接過劍宗傳承,為發揚劍宗,故各取龍起峰、龍隱峰、龍眠峰這三大主峰一支,相約尊龍起峰為首,三峰各自擇徒,便宜行事,互有往來,平日守望相助以禦不測。時光流轉,劍宗三支發展成三脈道統,人才濟濟,又收羅頗多神劍和靈術,日漸強盛。
又三百年後,劍宗老祖於龍起峰坐化。
當時正逢中州皇朝戰亂動蕩,心術不正行事狠辣的邪道修士和異族趁機席卷世間。劍宗亦受波及,三峰幾被進犯,靈劍寶術屢受覬覦。於是那時的劍宗掌門應如釋召集三峰數百門人,開啟護宗禁製法寶,在三大主峰上列陣以迎,於一月內盡殲強敵,來犯者無有生還。
幾位魔頭大惡更是被斬掉頭顱撒上石灰,串在劍尖之上置於宗門之外以作震懾。
此法果然奏效,劍宗一時凶名赫赫,方圓千裏邪魔避退,不少百姓更是拖家帶口奔走迢迢前來托庇於劍宗的治下。掌門應如釋後又派遣幾十位道法高深的門人下山赴各地斬妖衛道,並和不少名門正派結有聯盟,於是劍宗天下聞名。
久亂必平,戰亂不久漸止;而修行界,在各大正派聯手之下邪魔外道亦被鎮壓。此後,平靜綿延至今數百年,劍宗薪火傳承不絕。
劍宗之中雖再無老祖般橫行天下的人物出現,但底蘊深厚高手輩出,也已是中州一等一的大門派,更是劍術修行者心目的一個聖地。
……………………
這一天,伏龍山脈依舊慵懶,山風吹拂著一片片蒼鬆草木像是掀起這條睡龍的碧綠鱗片,風過後回蕩起嗚嗚的聲音恍若龍吟低語。
劍宗三峰籠在漫天煙霞之中,鳥雀在山上禁空法陣的影響之下隻在半山腰飛行,這一群空中的精靈低飛著掠過霧靄似要回巢。
空中懸掛的太陽磨盤大小,發著通紅的光,像是睜著大大的眼睛,仿佛要趁下山前耗盡所有的能量和光亮,隻為把這片風景多看一眼。
伏龍山依舊美妙得不似凡塵,看上去和別日沒有什麼不同。隻是,今天劍宗龍起峰上來了一位中年人。
一位濃眉如墨,麵容堅毅,嘴角掛笑的中年人。
一位叫做任決然的中年人。
這位中年人可以算是修行界的年輕人了,他才四十歲出頭,如果不幹些打架鬥武或者其他自尋死路的事情,憑他靈君的修為他還至少可以再活二百年。他要是再怕死些把用來打架鬥武的時間拿來修煉,以他的天賦,他可以活得更久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