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甩掉錦衣衛的盯梢,陳浩雲在一家悅賓客棧住宿時把師兄蔣科贈送的白馬半送半賣,給了客棧老板,並言明日後或許會將白馬買回,這老板是個老好人,以為陳浩雲手頭拮據,故而賣馬,所以爽快答應了。
陳浩雲賣掉跟了他許多天的白馬,也很舍不得,打算待殺了仇人後再將白馬買回,騎回峨眉還給師兄,盡管蔣科不會怪他,己把馬匹送給了他,陳浩雲還是心感不安,決意事完買回。
賣掉白馬後,陳浩雲把盯梢他的錦衣衛暗探盡數點倒,至從一樹林出來時,己換了一副四旬左右的商人模樣,搭著馬車往京趕去,果然,一路再無錦衣衛的明樁暗探盯梢。
其實發現那些蠢蠢欲動想動手又不敢動手的錦衣衛時,陳浩雲本可輕易將他們殺掉的,但又於心不忍,不想為報一家之仇而濫殺無辜,畢竟他們也是受命於人,有家有口,不得不為。所以為了減少磨擦衝突,少傷人命,故改裝而行,以便便宜行事,亦算仁心之舉。
陳浩雲愈往北行,也發現愈來愈多的蒙古兵,他們大都騎著高頭大馬,手執大刀長矛,或三五人或數十人一組,衝入鄉村民宅,搶奪擄掠,而且大都搶奪各種銅鐵用器,連鐵鍋鋤頭鐮刀等也不放過,待滿載時方才揚長而去,也沒見有地方官兵出來攔截狙殺,就連錦衣衛也是視而不見。
陳浩雲每每看見,氣憤不過,總會出手痛打教訓他們一番,叫蒙古兵把搶奪來的東西 還給村民,方才放他們一馬,讓他們狼狽逃去。
陳浩雲通過訊問與從村民口中得知,原來這些擄掠邊民的蒙古官兵,都是蒙古族韃靼部落俺答汗的部下,他們不定時的偶然突襲一次,搶了東西便走,也無人來管。
據說有官員上報朝廷,要求派兵設防,擊殺掠奪的蒙古騎兵,沒想到手握大權的嚴嵩非但不派兵員防備,反而還說什麼“掠飽則自去”,任韃靼俺答部下肆意擄掠,邊民苦不堪言。
陳浩雲聽了,憤然氣惱,暗為邊民叫屈,但自己身為一介草民,有心無力,無計可施,隻好自走自路,暫不去理他。又行數日,已到北京。
陳浩雲自鬼穀大戰後,便與黃麗麗及師兄們分道揚鑣,其意本是一人輕騎北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殺嚴嵩父子,但一路行來常遇不平事,每每伸手去管,以致延誤數日,方到北京。
不過,雖然稍為延遲了報仇日期,讓仇人多活了些時日,卻也濟世救人無數,造下無量功德,這也是陳浩雲始料未及之事,卻又願意去做的。
自到京都地麵後,不知何故,所見乞丐大都神色怪異,常見三五成群的乞丐聚在一處,交頭接耳悄悄的不知說些什麼話。
有時還見乞丐們與些衣著光鮮的人打鬥,互相咒罵。那些衣著光鮮的人雖然穿著華麗,但大都是麵黃肌瘦,頭麵與普通乞丐無異,隻是神色間頗有傲慢清高之色,但這傲慢清高又不似與生俱來,倒象是小人得誌的飛揚跋扈樣子,甚至還有些色厲內荏之態,明顯自信不足。
陳浩雲因枕於心事,也懶得理他,到了京城後,找了一家僻靜小客店安頓下來,出去買了香燭酒水等,向路人問明了埋葬父母的地方,一人來到遠離市區的亂墳堆前。
到了亂墳堆,但見墳頭眾多而雜亂,野草叢生,十分荒涼。這些都是貧苦人家親人的墳堆,或似陳浩雲父母那樣,被冤殺而死的忠臣良將的墳墓,其後人又因逃命在外無人打理,故而十分荒涼淒慘,難以辨認哪個是祖先親人墳墓。
陳浩雲在亂墳場上四處找尋,所幸不知哪位好心人給立了塊石碑,找了不久竟給找到,不然定難以找到父母墳頭的。
陳浩雲流著淚給父母墳地除了野草,又搬來土石把墳頭堆高了些,這才點著香紙蠟燭,擺上酒水,雙膝一跪,抱著父母的墳頭號啕大哭起來,隻怪自己闖了禍,連累家人遭禍殃;更恨嚴家子弟凶,殘害無辜殺爹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