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不與奸佞同流汙(2 / 2)

說到這裏,轉過頭去,目光炯炯,射出兩道懾人神光,把個貪官劉槐農看得目駭神搖,想起剛才陳浩雲神勇無敵的樣子,竟驚得汗如泉湧,不敢看他一雙神目。

陳浩雲轉回頭來,繼續言道:“至於俠者之謂,本人師父師叔曾與我講,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依此揣測,隻要是懷著一顆正義之心,為國家民族做好事,為百姓謀福利的人,皆可稱之為俠!

盜者,賊也;有很多,有一種盜賊最為可惡可恨,他們身居高位,不但不思報國,反而做下種種滔天罪行,此一種賊,便是國賊,便是竊國碩鼠,此種盜賊,人天共憤,人人得而誅之!”

聽完陳浩雲一頓慷慨陳辭,那胖將官還是不依不饒,越問越起勁,又問道:“照你這麼說來,誰是國賊?身為國賊,想必也有不少爪牙……”

邵泰卻早已聽得不耐,又恨他亂說亂問,一掌將他打翻在地,喝道:“在此囉哩巴嗦作甚?滾一邊去,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狗奴才!”

把個護府惡官嚇得不敢再說話了,打落牙齒往肚吞,自作自受,心裏卻在說:“說我是狗奴才,你不也是皇帝的狗奴才嚴嵩的狗奴才?沒本事殺人家卻來欺負我,狗奴才!”心裏暗恨不敢說,肚裏卻在暗罵不休。

陳浩雲的話,有人聽著覺刺耳,六大金剛卻聽得如聞春雷,幡然醒悟,本來他們還想找陳浩雲拚命的,報那數次被戲之仇,此刻竟不約而同的走到陳浩雲麵前,躬身施禮道:“聽了少俠之言,如遭棒喝,如聞佛法妙諦,使我等愚魯頑惡之人茅塞頓開。呀……多承少俠數次手下留情,在此謝過。我等走了,他日有緣時,再聽少俠教導!”

嘿,想不到六位粗獷大漢,因一時頓悟,竟也說出一番頗有文采佛性的話來,令人刮目。

對於這一不同尋常的舉動,陳浩雲卻並不感到特別吃驚意外,回禮道:“在下觀六位麵相忠厚,就知決非奸佞之人,隻是一時迷茫,誤入歧途而己。現各位幡然而醒,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善舉,隻是諸君本性之回歸,哪有陳某功勞?在下三戲金剛,還望六位仁兄莫怪!”六位金剛趕忙回禮,連稱不敢。

邵泰本來還想叫這六名傻大漢來當替罪羊,讓他們纏住陳浩雲自己好脫身呢,怎知他們竟說要走,心裏著急,喝問道:“各位何往?為何不助我共拒強敵,有了功勞好入京領賞,共圖富貴?”

六大金剛見問,一人回道:“統領大人,就咱這點能耐,頭腦又笨,哪能在高手如林爾虞我詐的江湖混飯吃?若非這位陳少俠手下留情,我等早死多時。各位,恕不奉陪,告辭了!”

說罷六大金剛聯快躍出後花園,揚長而去。他們這一走,非但綠林道上少了六名凶神惡煞的打手,而且還改變了一處地方,將原先令人聞名膽落的鬼穀,打造成風景奇佳的桃花穀。這一變化,就連陳浩雲原先也沒料到,幾次與六大金剛動手時,因見他們不似奸詐之人,也未聞他們有多少惡跡,故數次手下容情,不忍遽下殺手,怎料卻換來如此美好結局,不由想起恩師常教導“得饒人處且饒人”的話來。

而且更自悟到“人之初,性本善”的真諦:

萬念由心發,心亦可隨時變化,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想六大金剛不過是感念自己的手下容情之恩,遂決意離惡遠去,由此可見環境對人的影響,人對人的影響有多大。

看著自己帶來的人逃的逃走的走,邵泰心中甚是害怕,但又自顧身份,不肯就此逃走,當下一聲不響拔出寶劍,此時情景不同,已不怕泄漏身份,對其他三人道:“黃公石,你攻他左邊,彭長方,你伺候他右側;辛冬純,你罩著他背後,我在正麵與他放對。”

三人聽罷吩咐,行動如風,各據方位圍住陳浩雲,長劍所指,全是敵人身上大穴,不愧是訓練有素的錦衣衛中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