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振作(1 / 2)

既抒胸臆,靜雲頓覺心情舒暢了許多,胸襟也開闊了不少。

人就是這樣:一葉障目遮天下,心無所礙泰山小。

當一個人執著糾纏於眼前雞毛蒜皮的小事時,會覺得它無比的重要,看得比天還大。

而當一個人胸襟開闊,有氣吞河山的抱負與遠大理想時,即使泰山橫亙於眼前,與其心中的遠大理想抱負相比,他也會覺得泰山無比的緲小。

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沒有任何奧秘可言,關鍵在於你,是看得開還是看不開。

想通了看開了,心無塵埃,就是海闊天空雲淡風清的氣象境界。

想不通看不開,一葉以遮目,你的眼睛讓那片葉子擋住了,你的心靈就讓那片小小的葉子遮蔽了!

很簡單的辦法,就是把目光挪開,不看那片葉子,那它就無所作為。

靜雲現在無疑想通了看開了,隻覺豁然開朗心神俱爽,靈台一片明淨空闊。

靜雲掙紮著坐起來,對猴兒道:“猴兒兄弟,從今以後,我要起來練功。等我身體好了,我要與你一起去摘野果挖野菜,我要自食其力,我要擔當起我該擔負的責任來!我要與你同甘苦共進退!猴兒,好嗎?你為我的振作開心高興嗎?”

猴兒雖然不甚明了靜雲說的話,但看靜雲又要起床又是意氣風發的模樣,也大概知道了靜雲的意思,很是高興,也樂得眉開眼笑,忙把靜雲扶將起來。

要知道,這是靜雲從金頂舍身崖上摔下來後,第一次從藤條床上下來呢!

金不換治療跌打損傷果然獨具神效,自從敷藥後,不但猴兒被狼咬傷處好了,而且連靜雲胸肋部的傷口也好了大半,是以已能起來,慢慢的運動了。

靜雲起來後,先是接受猴兒的邀請,進去參觀了猴兒住的石洞。

那猴洞內有一丈多深,雖不算大,但也足可住下好幾人。

石洞內雖然沒有什麼家具,卻也讓愛幹淨的猴兒收拾得幹幹淨淨。角落裏放了好幾堆板粟幹荔枝等幹果,還有幾個鳥窩,鳥窩裏有不少鳥蛋,想必是猴兒爬到樹上,發現鳥窩裏有蛋,於是便老實不客氣地來了個“連窩端”,把鳥窩拿回猴洞來。

靜雲看著洞內物件,心想這些東西定是猴兒貯藏準備過冬的“年貨”。在另一角,則堆放著不少遮蓋保暖之物,看來那就是猴兒睡覺的床與“被子”了。

靜雲參觀完猴洞,又到外麵岩石上麵活動了一會。肚子餓了,便與猴兒吃了一些板栗幹果,口渴了便捧雪伴食。

其時天寒地凍,已沒有野果可摘,在冰雪覆蓋下,能夠食用的野菜根莖甚是難尋難挖。

靜雲看著那些板粟幹果,心想這些東西本已足夠猴兒吃到明年開春,到那時野果野菜也長出來了,可以采摘食用了,但現今多了我這一張口搶食,而且我的肚量可比猴兒大得多了,這些“糧食”定然不夠我與猴兒吃的。

猴兒雖然不計較,但我身為一個大活人,又怎好意思與猴兒搶食呢?

不行,待我身體稍好後,我要出去打些野雞野兔回來,如此不僅可緩減口糧不夠的壓力,也可以換換口味。再者,吃些肉類才更有利於身體的康複。

對,就這麼辦。

等身體好了,再找尋出穀之路。

靜雲在岩石上活動了幾天,身體又好了不少。

平日裏,靜雲除繼續敷藥,修習內功外,也做些不太激烈的運動,練些較為簡單的套路動作,並以樹枝為筆,在洞內在雪地上練習書法。

由於靜雲白天不在藤床上,藤床上的那些幹芭蕉葉無人看護,一次,一陣大風吹刮過來,藤床上的那些“被被蓋蓋”竟被卷刮一空,飛到了巨石下麵。

沒辦法,靜雲這次不想進猴洞去與猴兒同住也不行了,在猴兒的再次“盛情邀請”下,於是順理成章地進了猴洞,當起猴兒的閨蜜來。

猴兒見靜雲打坐練習內功,它也裝模作樣的在一旁打坐,但總是猴兒好動本性難改,剛打坐一會,就坐不住了,就又蹦了起來,到處亂跑亂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