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7月的一天,聶榮臻聽取作戰室彙報後,馬上離開居仁堂,穿過蒼鬆古柏,大步向豐澤園走去。
中南海豐澤園背靠中海,南瀕南海,東與勤政殿相連,西為靜穀。它包括頤年堂,菊香書屋,春藕齋,始建於清初,通稱為“西苑”一部分。
頤年堂東邊有一小門,可以通到菊香書屋。菊香書屋幽靜沉寂,燦爛的陽光劃破樹陰,照明半個院落。
當時,***在窗前銜煙佇立,心裏思量著朝鮮半島和海峽兩岸的形勢。***的思緒被腳步聲打斷。
聶榮臻魁梧的身影出現在他視線內。***向書屋的門口踱了兩步,對聶榮臻說:“你來得正好呀,我正要找你。怎麼樣,朝鮮半島情況怎麼樣?”
聶榮臻說:“不好呀,美國沃克的第八集團軍參加了地麵戰鬥。”
***沉思片刻後說:
朝鮮半島的形勢可能要惡化。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我國人民想休養生息而不能呀。這個形勢我們是估計到的。
聶榮臻說:“我國需要有所準備。”
***注視著聶榮臻,若有所思地說:
不能小看朝鮮半島的形勢。發展下去會很快威脅到我國的安全和遠東的和平。而且可能引起世界大戰。告訴恩來同誌,立即召開軍委會,研究加強我東北邊防問題,以作未雨綢繆之計,包括研究安排部隊調動問題,建立指揮機構以及後勤保障問題。
***停頓了一下,又問:“必須盡快派得力部隊加強東北邊防。你們總參謀部考慮保衛東北邊防用哪個部隊?”
聶榮臻說:“作戰部研究了幾次,考慮用現在河南的第十三兵團的三十八軍、三十九軍、四十軍3個軍以及正在東北的四十二軍。”
***問:“為什麼考慮用第十三兵團的部隊呢?”
聶榮臻解釋說:“這幾個部隊都是1945年9、10月間最早從山東、蘇北根據地進入東北的部隊,都是由老部隊發展起來的,參加了東北解放戰爭,氣候、地形都熟悉,有在東北作戰的豐富經驗……”
***微微點了點頭說:“這個考慮對,考慮用四野的部隊是對的。”他接著問:“炮兵呢?”
聶榮臻說:“炮兵用佳木斯的炮一師,河南的炮二師,安東的炮八師。”
***表示同意聶榮臻的安排,他說:
戰爭一旦爆發,很難預料發展到什麼程度,什麼規模。要立即調整戰略重心,抽調部隊保衛邊防,準備防止東北邊境出現的危機情況。一個是調兵,一個是選將。你們好好研究一個方案。現在,還要考慮第二線的兵力問題,做好打大仗的準備,做好進行一場空前軍事鬥爭的準備。我國政府要發表聲明,嚴斥美國政府侵略朝鮮、台灣和幹涉亞洲事務的罪行。
聶榮臻說:“主席呀,解放台灣困難加大了,粟裕那邊怎麼辦呀?”
***交代說:“告訴恩來,一並研究一下。”
1950年8月,朝鮮人民軍在朝鮮南端洛東江同美軍和南朝鮮軍打成膠著狀態後,***預見到,戰爭轉入持久和美國擴大戰爭規模的可能性日益增大。
8月5日,***即致電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高崗,要求東北邊防軍在月內完成一切準備工作,準備9月上旬能作戰。並將第九兵團和第十九兵團分別調到津浦、隴海鐵路沿線地區,策應東北邊防軍。
同時,以***為首的中共中央及時地分析世界戰略格局,認為朝鮮戰爭趨於複雜化,遠遠超出了南北朝鮮之間的範圍,已成為國際鬥爭的焦點,至少是東方鬥爭的焦點。
中共中央認為:我國人民不能不有所準備。為防患於未然,在朝鮮軍隊戰鬥發展順利,美國侵略軍節節敗退之際,於7月7日和10日,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主持召開兩次軍委會議,討論保衛東北邊防問題,決定組建東北邊防軍。
接著,中央立即從廣東、廣西、湖南、河南、黑龍江等地,抽調第十三兵團的第三十八、第三十九、第四十軍和第四十二軍、炮兵第一、第二、第八師和一個高射炮兵團、一個工兵團、一個運輸團,共25萬餘人,於7月底至8月初,集結於鴨綠江北岸一帶,準備保衛我國東北地區安全和在必要時援助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者。
8月下旬,中央軍委根據代總參謀長聶榮臻的建議,又決定將上海地區的第九兵團和西北地區的第十九兵團,分別調到津浦、隴海兩鐵路沿線,以策應東北的邊防軍。
9月上旬,中央軍委為加強東北邊防軍的力量,又決定將湖北荊沙的第五十軍編入東北邊防軍序列,集結於吉林西南遼源地區。
這樣,中國的邊防安全便有了堅強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