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示綱要信號複習法(1 / 2)

圖示綱要信號複習法

這一複習法是將每一章的知識用最簡明最概括的文字或符號按各知識點之間的科學性、邏輯關係建立起一個係統化的方框圖表,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體係,每一章的綱要信號圖像一棵根、莖、葉具全的大樹,既枝葉繁茂,又枝幹分明,次要知識以主要知識為核心,自然地和諧地展開,各知識點,特別是重點知識配備有少量構思精巧,靈活多變的例題,對概念加以深化,以幫助學生理解和吸收這些知識,再配合一組經過精選優化的單元練習題,采用以考代練的方式進行,然後教師評講,學生改錯。

下麵是陝西蒲城堯山中學楊欣老師從這一思想出發總結的動力學,靜力學,靜電學的綱要信號圖,從中可見一斑,綱要信號圖可以是全章各知識點組成的詳圖,如圖(一):也可以是全章的簡圖加上各單元的詳圖組成,如圖(二)和圖(三)所示。

圖(一)動力學綱要信號:

圖(二)靜力學綱要信號:

這一複習法的實施過程主要由三個基本環節組成。

1)配合綱要信號圖進行概念和規律的複習,其特點是強調向學生介紹知識結構,通過複習,務必使學生把課本上一節一節的,一點一滴的知識係統化、條理化、立體化。

圖(三)靜電場綱要信號

(W=F·Scosθ對非勻強場,F為變力,用積分求)

2)結合綱要信號圖上各知識點編選例題,對典型例題深入剖析。解題強調三多,即一題多變,一題多解,一題多問。通過複習,務必使學生頭腦中留下若幹典型題的烙印。

3)上好訓練課,精選題組,以考代練,單元過關,訓練是成敗的關鍵,我們常說,力學中的見麵“禮”就是見麵“力”,見了題就分析受力,學生隻有做題才能體會到這一點,隻有做題才能透徹地理解物理概念,達到大徹大悟,訓練落得實,成功的把握大。現就一、二兩個環節舉例加以說明。

(1)輕描淡寫、勾畫輪廓

在圖(二)甲中,靜力學包括六個大問題,力的本質特征中講了力的定義及力的相互作用規律——牛頓第三定律。力的瞬時效應是使物體發生形變或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即產生加速度,三種力中包括重力、彈力、摩擦力及受力分析。矢量性中講力的合成與分解,力的平衡包括共點力平衡和力矩平衡。實驗包括基本儀器的使用,測滑動摩擦係數,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和有固定轉動軸物體的平衡條件。運用這一複習法,首當其衝的是站在全章角度,像播放新聞提要那樣引導學生回顧全章內容。

(2)層層深入,逐點分析

在圖(二)乙中,如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特征:同時、同性、等量、反向、異體,學生常常把同時性與主動、被動性混為一談,馬拉車時馬是主動的,車是被動的,但隻要馬一拉車,車立即就拉馬,不會出現馬拉了半天車,車才想到拉馬,馬已不拉車了,車還在拉馬,它們的作用是同時產生,同時消失,同生同滅。在講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是同性質的力這一特征之前,可先提問學生,針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具體分析,最後指出:摩擦力的反作用力一定是摩擦力、靜摩擦力的反作用力一定是靜摩擦力,滑動摩擦力的反作用力一定是滑動摩擦力……這裏是“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關係,不要弄成“以眼還牙,以牙還眼”,並且教給學生尋找一個力的反作用力的方法,看這個力發生在那一對物體之間,如果把甲對乙的力叫作用力,則乙對甲的力就是反作用力,尋找時要防止“第三者丙插足”。對於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相等這一點,學生常常是抽象的肯定,在具體的問題中又想不通,例如:馬拉車時為什麼不是車把馬拉走了?甲乙雙方撥河,為什麼還有勝負之分?雞蛋碰石頭,為什麼總是蛋破而石全?甲打了乙為什麼不能善罷甘休?……這些諸如此類的問題的問題隻在幫助學生分析一兩個,學生就一通百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