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課 滕王閣序
一虛詞:1、時維九月:加強判斷語氣的副詞。
2、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豈、難道。
3、盛宴難再;第二次。
4、敢竭鄙誠:自謙冒昧之稱。
二實詞:
1、地接衡廬:接壤。
2、扶搖可接:“扶搖”旋風。“接”,靠近、達到。
3、接孟氏之芳鄰:交接交往。
4、控蠻荊而引甌越:引附、遙控。
5、恭疏短引:小引子。
6、勝友如雲:非同一般的(形)。
7、躬逢勝餞:盛大的(形)。
8、煙光凝而暮山紫:靜止。
9、纖歌凝而白雲遏:曲調徐緩。
10、響窮彭蠡之濱:“響”,回聲。“窮”,盡。
11、四美俱,二難並:“俱”,齊備。“並”,雙全。
12、窮睇眄於中天:盡。
13、覺宇宙之無窮:盡。
14、懷帝閽而不見:思念。
15、有懷投筆:大誌。
16、時運不齊:順。
17、達人知命:命運。
18、三尺微命:官品。
19、窮且益堅:困窘不得誌。20東隅已逝:失去。
21、喜托龍門:依附。
22、阮籍猖狂:肆意狂妄。
23、豈效窮途之哭:走不通。24、勝地不常:不同尋常的。
三活用:
1、襟三江而帶五湖:形→意動,以…為襟。以…為帶。
2、雄州霧列,俊采星馳:名→狀,像霧一樣(密集)。像眾星一樣(運行)。
四句:
1、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物華是因天寶,人傑是因地靈。這兩句是用典修辭方法。
2、睢園綠竹,氣淩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用典修辭手法。
3、舍簪笏於百齡:指代做官。4、奉晨昏於萬裏:借代盡孝道。(以上兩句是借代修辭手法)
五、常用字:
1、引:(1)本義:開弓,拉弓。如“舉引弓之民”。(2)引申義:用手拉如“田單乃起,引還”——延伸如“當引某許,若至,語人”——牽引,招引,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遙控,引附——率領——引導——引退如“寧得自引深藏於岩穴邪?”-退如“胡皆引兵而去”——拿過來,取。如“引錐自刺其股”——序文。如本課“恭疏短引”。
2、訪:(1)本義:廣泛地征求意見。如“穆公訪諸蹇叔。(2)引申義:拜訪——尋求。(3)訪、問的區別:同義詞,訪是征詢意見(也有問),問卻隻在解決疑點。”訪“沒有反義詞,”問“的反義詞是答。引申義上,相異的是”訪“是拜訪,”問“是問候。相同之處都有尋求之義。
3、覺:(1)本義:睡醒。如“覺而起,起而歸”。以上讀jue.(2)引申義:省悟,如“便先知覺後知”,讀jue.——發覺如“是時單於覺之”——感覺、感到,如“覺宇宙之無窮”
覺和悟的區別:同義詞,就程度而言,覺淺而悟深。悟有徹悟的意思,而像發覺和感覺等不能用悟代替。
4、暫:(1)本義:表示時間短暫。如“宇文新州……暫駐”。(2)引申義:一下子,突然(副)如“廣暫騰而上胡兒馬”——初,剛剛。如“玉管初調,鳴弦暫撫”。——姑且,暫且。(3)古代沒有“在短時間之內”、或“與將來對比”的意思,即“暫時”義。
5、生:在甲骨文中象草木之芽出土,是一個會意字。(1)本義:長出,生育。如“王瓜生,”“生伯夷、叔齊”。(2)引申義:出產、生長。如“生南國兮”——產生、發生——生命、性命。如“其竟以此而殞其生乎?”——有生命的。如“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生存、活著——使……生,如“子實生我”——養育——則與一未經煮過或未煮熟的,如“生豬腿”。
147 中學古漢語複習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