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工業

錫工業的發展

中國生產錫的曆史悠久,大約在公元前兩千多年的夏朝,就開始生產並使用了錫和銅錫合金——青銅。近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錫不僅在日常生活中,而且在科學技術中也得到廣泛應用。除用作鍍錫鋼板外,人們還用錫製造出許多錫合金和化合物,應用於各工業部門。在國民經濟中,錫占有重要的地位。隨著技術的進步,它的應用領域正在繼續擴大。

新中國建立前夕,全國大型錫企業僅有雲南錫業公司和平桂礦務局。當時采、選、冶作業多為手工操作,勞動條件惡劣,生產設備簡陋而且殘缺不全。一九四九年中國的錫產量僅為4,900噸。

新中國建立以來,錫工業獲得高速的發展。

一九五○年以後,中國錫工業的廣大工人、幹部和工程技術人員,以主人翁的責任感奮力投入恢複生產的工作,大抓礦山建設,擴建和新建了一批廠(礦);對民窿一部分收歸國營,一部分采取幫助其鞏固提高、逐步改造的方針,從而迅速地提高了采、選、冶綜合生產能力。到一九五七年全國錫產量已達2.75萬噸,為一九四九年的5.6倍。

在一九五八年以後的三年“大躍進”中,由於“左”傾錯誤,中國在發展錫工業的指導思想和經濟決策上,造成許多重大的失誤。“大躍進”期間錫的年產量雖有所增加,但給以後的生產建設留下了嚴重後患。一九六一至一九六六年中國錫工業貫徹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使錫工業又進入一個穩步發展的時期。一九六一到一九六六年錫產量平均每年2.47萬噸,一九六六年達到2.59萬噸。

一九六二年六月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朱德視察雲南錫業公司,多次與該公司幹部、職工會見,並親筆題詞:“以錫為主、綜合利用、重質重量、經濟核算”,給雲錫的生產建設指明方向。

十年動亂時期,中國錫工業也深受其害,全國錫產量的年均水平下降為1.99萬噸。最低的一九六八年和一九七六年分別為.13萬噸和1.21萬噸,為一九六六年的43%和46%。

一九七七年後,各產錫企業進行了全麵整頓,並大抓了錫業科技工作。一九八二年四月,由國家科委、冶金部、有色金屬工業管理總局聯合主持,在雲南錫業公司召開了全國錫業科技工作會議,方毅出席了會議,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並作了“振興錫業”的題字。由於中國錫工業戰線全體職工的積極努力,一九七七至一九八五年,全國錫產量逐步上升,一九八五年回升到2.84萬噸,為一九七六年的2.3倍。

一九五○至一九八五年,政府在錫工業方麵共投資11億多元,新建和擴建了以雲南錫業公司、大廠礦務局、平桂礦務局、廣州冶煉廠為骨幹的大、中、小型企業29個,形成了年采礦1450萬噸,年選礦1600萬噸,年冶煉3.22萬噸精錫和焊錫的生產能力。三十六年共生產精錫76.95萬噸,同期出口量為39.6萬噸,占錫產量的53.8%。技術水平也不斷提高。在砂錫礦水采水運工藝、錫礦泥重選工藝和設備、硫化礦浮選—重選聯合工藝、選冶聯合工藝、低錫物料的煙化處理、錫中礦的氯化工藝和設備、精煉的電熱連續結晶機、真空蒸餾、精錫電解工藝等方麵,都進入世界先進行列。通過多年努力,中國錫工業已經形成從科研、設計到采、選、冶完整的工業體係。

錫冶煉工業的成就

一、冶煉規模擴大

新中國建立伊始,全國僅有4個煉錫廠,年生產能力為5080噸精錫,其中雲南錫業公司為3000噸,平桂礦務局為930噸,栗木錫礦為600噸,大庾煉錫廠為550噸。一九五四年,對雲錫冶煉廠進行了重建,新建廣州冶煉廠、柳州冶煉廠、西灣選煉廠等。全國共擁有大、中、小型煉錫廠7個,錫冶煉生產能力合計為3萬多噸。

二、冶煉工藝和裝備改進

一九四九年以前錫冶煉工藝落後,收塵設備簡陋,錫回收率低,產品品種少,質量低,隻能生產精錫及焊錫。

一九五○年以後,錫精礦含錫不斷下降,雜質含量增加,而國家對精錫的產量和質量的要求卻越來越高。為了滿足經濟建設的需要,各煉錫廠開展了大量科研和技術改造工作,已形成適合中國資源特點的煉錫新工藝。煉錫采用的基本工藝流程,除廣州冶煉廠采用電爐還原熔煉——粗錫電解精煉外,其他煉錫廠均采用反射爐還原熔煉——粗錫火法精煉——焊錫電解或真空蒸餾——爐渣煙化的工藝流程。由於冶煉工藝的改進,各煉錫廠在入爐精礦品位每十年下降5—10%(絕對值)的情況下,冶煉總回收率卻由一九四九年的87%提高到96—97%,最高達98.13%;同時精錫品級率也不斷提高。雲錫公司由於原礦品位逐年下降、錫礦石伴生多種有用礦物、錫石結晶粒度細又與鐵礦物結合致密,錫精礦含錫由五十年代的57—64%,下降到六十年代的52—53%,七十年代又下降到40—45%,選礦還生產含錫3—5%的富錫中礦和含錫1—2%的貧錫中礦。由於冶煉工藝進一步發展,在複雜低品位物料增大的實際情況下,錫的冶煉總回收率卻大幅度提高。精錫的品級率,五十年代含錫99.9%的一號精錫以上品級率為11.6%,六十年代為25.57%,七十年代為36.83%,一九八三年為95.66%。柳州冶煉廠五十年代一號精錫品級率僅為0.55%,六十年代一號精錫以上品級率為47.90%,七十年代為93.60%,八十年代達到100%。西灣選煉廠在五、六十年代一號精錫以上品級率平均為55%,一九五八年開始生產特號精錫,一九六九年以後,一號精錫以上品級率為100%,特號精錫可按市場需求生產。廣州冶煉廠一九六六年以前,以生產二號精錫為主,一九六六年以後,以生產含錫99.95%的特號精錫為主,一號精錫以上品級率達100%,特號精錫品級率達90%以上。隨著精錫品級率的不斷提高,相應地增加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