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的革命鬥爭(1 / 3)

少數民族的革命鬥爭

一? 壯族人民的革命鬥爭

壯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大部分居住在廣西。

一九二二年春,韋拔群在東蘭、鳳山一帶領導農民進行反地主豪紳的鬥爭,曾經攻占縣城。一九二五年五卅運動後,在梧州開始建立共產黨組織。一九二五年冬到一九二七年韋拔群等在東蘭辦了三期農民運動講習所,培養農運幹部數百人。農民運動在右江流域,隨後在左江流域都開展起來。

“四一二”蔣介石叛變革命以後,共產黨組織在廣西受到極大摧殘,轉入地下。一九二七年冬,桂係軍閥以四個團的兵力,對右江地區進行“圍剿”,韋拔群領導右江地區的革命群眾,轉入東蘭、鳳山山區,堅持武裝鬥爭。

一九二八年初,中共廣東省委根據中央的指示,派幹部到廣西,恢複了黨的工作。六月,在廣西貴縣召開中共廣西省第一次代表大會。大會決定恢複和發展各縣的黨組織,深入開展農民運動,並成立了中共廣西省委。一九二九年夏,中共中央代表鄧小平來到南寧,領導廣西的革命工作。九月,在南寧召開了中共廣西省第二次代表大會。

一九二九年十二月百色起義後,成立了有漢、壯、瑤等民族參加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在田東縣平馬鎮召開了工農兵代表會議,成立了右江蘇維埃政府。韋拔群(壯族)、陳洪濤(壯族)和韋玉梅(瑤族)等擔任委員。一九三○年二月,在左江地區舉行龍州起義建立了紅八軍,後作戰失利,並入紅七軍。

一九三○年五月,右江蘇維埃政府頌布了《土地法暫行條例》,開展了土地革命鬥爭。為了增加生產改善農民生活,蘇維埃政府還公布了《共耕條例》,推廣互助合作辦法。

一九三○年十月,紅七軍離開廣西北上,韋拔群、陳洪濤領導紅七軍二十一師,在右江根據地堅持鬥爭。

一九三一年初,桂係軍閥以七萬餘人的兵力,向右江根據地進行瘋狂的“圍剿”,根據地人民進行了英勇的戰鬥。一九三一年八月,二十一師改編為右江獨立師,在河池和東蘭等地進行遊擊活動。一九三二年九月,國民黨調集了兩個軍的兵力,向以東蘭西山為中心的右江根據地進行第二次“圍剿”,實行野蠻的“四光”政策(燒光、殺光、搶光、鏟光)。僅東蘭、鳳山一帶,被燒民房一萬多間,被殺群眾兩萬多。根據地遭到嚴重損失。十月,韋拔群和陳洪濤先後英勇犧牲。但是,紅七軍保留下來的革命武裝和右江革命根據地人民一起,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仍然不屈不撓地堅持鬥爭。

一二九運動爆發後,廣西各地建立抗日救國的群眾團體,學生組織了廣西學生救國聯合會,舉行示威遊行,進行愛國宣傳。綏遠抗戰爆發後,成立了抗日援綏後援會,組織學生進行抗日救國宣傳,開展募捐運動。

二? 蒙古族人民的革命鬥爭

蒙古族除主要聚居於現在的內蒙古自治區外,其餘多居住在東北三省、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地。

一九二三年,共產黨在北京蒙藏學校的蒙古族師生中開展革命宣傳工作,吸收了多鬆年、李裕智等先進分子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北京政變後,共產黨在內蒙古西部地區組織了綏遠國民會議促成會,發動蒙古族人民參加歡迎孫中山北上及召集國民會議和廢除不平等條約的人民運動。

五卅運動所掀起的大革命風暴,推動了蒙古族人民革命運動的開展。中國共產黨為了加強對內蒙古地區革命鬥爭的領導,一九二五年,在呼和浩特、包頭、察哈爾、熱河等地建立了工作委員會,在張家口建立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地委會。為了更廣泛地開展蒙漢各族各階層人民的革命運動,同年還在張家口成立了內蒙古人民革命黨。內蒙古人民革命黨是統一戰線組織,於一九二五年十月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大會宣言指出:帝國主義、軍閥和蒙古族的王公紮薩克,是蒙古人民的壓迫者。主張撤廢王公專製製度,實行民選製度;召開全內蒙古人民代表會議;王公紮薩克等所有土地均移交民選機關;土地利益之保護,民選機關執行之;廢除蒙古地方現行一切虐政等。

在國民革命的高潮中,熱、察、綏三特別區廣泛組織了農民協會,領導農民進行反對豪紳惡霸、反對苛捐雜稅的鬥爭。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是著名的孤魂灘事件。一九二六年春,綏遠都統衙門在呼和浩特城設立清丈局,企圖利用發所謂“大照”來剝奪人民的土地所有權和搜刮清丈費;同時勒令農民大量種植鴉片,供他們取利。反動統治者的掠奪行為,激起蒙漢各族農民的堅決反對。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一九二七年三月二十八日,蒙漢各族人民在呼和浩特城南的孤魂灘,舉行大規模的群眾集會,反對軍閥政府清丈地畝,反對強迫種植鴉片。會後進行示威遊行。示威的群眾湧進城內,搗毀了縣政府和清丈局。第二天,黨又組織工人、農民、學生和市民到綏遠都統衙門示威,迫使反動當局不得不答應取消清丈局,免去土地執照費。鬥爭取得基本勝利。

內蒙古地區的共產黨組織於一九二五年建立了內蒙古人民革命軍。人民革命軍曾在熱河配合國民軍與奉係軍閥作戰,攻下經棚、林西、赤峰等地;並和國民軍配合,對奉直晉三係軍閥的聯合勢力進行過多次戰鬥。在伊克昭盟地區,黨領導人民革命軍第十二團,轉戰各地。這支軍隊由接受黨的教育的錫尼喇嘛指揮,屢次打敗數倍於自己的陝西軍閥部隊,粉碎了地方封建勢力的反動武裝。錫尼喇嘛還在烏審旗領導“獨貴龍”運動,廢除了封建王公統治製度,並在十九個“嘎查”(鄉)建立了人民革命政權。這是國民革命時期內蒙古牧業區規模最大的人民革命鬥爭。

一九二七年四月蔣介石背叛革命以後,蒙古地區的國民黨右派也叛變了革命,成立了所謂“清黨委員會”,封閉了中國共產黨設在呼和浩特的機關,逮捕共產黨員和革命人民,解散工會、學生會,取消農牧民協會。一度打著革命幌子的國民黨分子白雲梯,投靠蔣介石,屠殺革命人民,鎮壓革命運動,出賣民族利益。蒙古族中最早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多鬆年、李裕智等,就是在這個時期犧牲的。

一九二七年革命失敗後,內蒙古地區的共產黨和革命人民仍然堅持著革命鬥爭。由錫尼喇嘛指揮的革命軍隊,在烏審旗一帶繼續堅持武裝鬥爭一年多的時間。一九二九年春錫尼喇嘛被殺害,革命鬥爭受到挫折。

一九二九年,在內蒙東部地區,展開了以嘎達梅林為首的反對達爾罕王出賣蒙民土地的鬥爭。起義隊伍在一年多的時間內由八十餘人發展到一千餘人,到處打擊“清丈局”、“安墾局”,使蒙古王公和軍閥十分驚恐。起義雖然在一九三一年春被鎮壓下去,但卻迫使反動當局不得不暫時停止了“墾荒”計劃。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了內蒙古東部各盟,隨後又向熱河、察哈爾進攻。日本帝國主義在它占領的地區網羅蒙奸、漢奸,拚湊傀儡政權和偽軍。為了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反動統治,求得民族的解放,蒙族人民同全國人民一道,進行了抗日武裝鬥爭。一九三一年共產黨派王若飛等到綏遠,加強了黨對內蒙工作的領導。一九三二年,在綏遠成立了蒙漢各階層人民參加的反帝大同盟,在熱河、察哈爾等地成立了蒙漢抗日同盟會和牧民抗日會。一九三三年,蒙古地方武裝加入察哈爾抗日同盟軍對日作戰,打擊了侵察的日寇。

一九三五年,國民黨政府和日本帝國主義簽訂了《何梅協定》和《秦土協定》,日本企圖迅速占領綏察地區。蒙古族的敗類德穆楚克棟魯普公開投靠日本帝國主義。年底,淪亡大禍迫在眉睫的綏遠地區,在一二九運動的影響下,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抗日救亡運動。綏遠各界人民聯合組織了民族自衛委員會綏遠分會,展開了廣泛的抗日宣傳活動。

紅軍長征到達陝北以後,共產黨中央直接領導了內蒙古地區的革命鬥爭。一九三六年,中共中央在伊克昭盟設立了蒙古工作委員會。同年七、八月,又分別成立中共烏審旗工作委員會和中共鄂托克旗工作委員會,以伊盟為中心,有計劃地領導蒙古族的抗日運動和開展民族工作。

一九三六年三月,在日本帝國主義的導演下,成立了以德王為首的偽“蒙古軍政府”,組織了以李守信、王英為首的“蒙古軍”和“西北防共自衛軍”。八月,日本指使偽蒙軍進攻綏遠。中國守軍傅作義部奮起抵抗,這就是綏遠抗戰。由此掀起了全國的援綏運動。

三? 回族人民的革命鬥爭

回族是我國人口較多、分布較廣的一個少數民族。全國大多數的縣、市都有回族居住,而寧夏、甘肅、青海以及河南、河北、山東、雲南等地,回民較多,居住比較集中。

五四運動中,許多回族群眾和愛國人士參加了鬥爭。天津的回民積極參加了抵製日貨運動。回民團體的代表參加了天津各界聯合會。濟南的回民組織救國十人團和國民外交後援會,進行愛國宣傳活動,還砸了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報館。回族青年郭隆真等參加了天津五四運動的領導,他們參加組織了革命團體覺悟社,後來成為共產黨早期的黨員。

一九二三年的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一九二五年的省港大罷工中,都有回族的先進分子參加。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中,有從華北、西北來的回族學員,許多地方的農民運動中,也有回族人民參加。一九二五年五卅慘案發生後,北京的回族進步人士立即組織了回族滬案後援會,號召各地起來進行反對帝國主義的鬥爭,捐款救助傷亡。一九二七年,在武漢成立了中國回民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