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工資改革的效果,首先表現在工資製度上向合理的方麵邁進了一大步,改變了過去混亂不合理的現象。以上海為例,經過這次改革,全市有156戶工廠、8萬多人中建立了新的工資等級製度。在沒有建立等級工資製的單位,工資製度上也有了若幹不同程度的改進,如統一實行了貨幣工資製等。對於各種變相工資,各地也作了不同程度的整頓和改變。其次,通過這次改革,職工的工資收入有增加,特別是工資收入較低的工人,有了合理的增加。上海市全市公私合營企業全部職工工資水平比一九五五年私營時期提高了9.3%,即每人的年平均工資由819元增加到895元。天津市改革後工資總額比改革前增加5.88%,增資麵達63.54%。再次,通過這次改革,又一次的在新合營企業的廣大職工中進行了生產與生活的關係、工資與生產的關係等社會主義教育,提高了職工的思想覺悟。所有這些,對於進一步改善企業經營管理和發揮職工的生產積極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綜上所述,經過企業改革,樹立了工人的主人翁地位,初步改變了私營時期生產經營的無政府和落後狀態,逐步加強了生產經營的計劃性,提高了生產技術水平和勞動生產率,增加了職工的工資,改善了職工的勞動條件和生活福利。效果是顯著的、良好的。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把資本主義企業的一些有益的經營方式和方法,如精打細算,生產經營優質名牌商品的經營等等,都被當作資本主義的東西而簡單地否定了,而生搬硬套國營的一套,忽視了原有企業的優良特點。如工廠商店都經營大路貨,對於高檔品和價廉小商品經營,有的商店過去有自己的經營特點,如上海萬象百貨商店所備領帶,花色品種齊全,質地精良;上海帳子公司出售床上用品特別多,尺寸齊全,還可以根據顧客需要定製各式帳子;這些特點都逐漸消失了。一些有特殊加工技術的,尤其是食品店的一些名優產品,也都停製了,或者質量有所下降。如北京東來順的涮羊肉、全聚德的烤鴨、王致和的臭豆腐、月盛齋的醬肉等。二是由於抽調和提拔了大批幹部,造成管理機構龐大,層次過多,浪費現象增加。這一切給企業的生產經營帶來一定的不良後果。
改造資產階級分子
全行業公私合營高潮以後,各地中共黨委和人民政府根據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有關指示,著重從兩個方麵加強了對資產階級分子改造工作。
(一)貫徹“以企業為主要基地,在企業工作實踐中進行教育,作為改造資本家的基本途徑”的精神,組織私方人員參加社會主義勞動競賽,積極投入以技術革新為核心的增產節約運動,使他們在合營企業的生產經營中發揮所長,不少人在生產、工作中做出了貢獻。據一九五六年度統計,北京市有1516人得到獎勵。上海市到一九五六年九月,根據75個工業行業4950家工廠統計,有7800名私方人員參加社會主義勞動競賽,商業行業的25000家商店參加競賽的私方人員有27629人,其中工業行業中有950人獲得了獎勵,商業行業有3159人得獎。天津市有3萬多人參加了競賽,其中1100人被評為先進生產者和先進工作者。據一九五六年統計,江蘇省絕大多數私方人員參加了競賽。私方人員試製新產品獲得成功的有277件,改進技術964件,改善經營管理1530項。通過評比,私方人員獲得各種榮譽稱號的有7285人次,得到物質獎勵的有16546人次,受表揚的有5961人次。
(二)貫徹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實踐與政治思想教育密切結合起來的方針,組織私方人員進行政治理論學習。在學習內容與要求上,主要是組織他們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著作,學習中共和政府的政策。通過學習使他們正確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認識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共產主義必然勝利的發展規律,以掌握自己的命運,跟上時代的步伐,增強改造的信心。並使他們逐步獲得一種觀察和處理問題的正確的觀點和方法,以指導自己的實踐。
在組織學習上,一方麵組織他們同職工和公方幹部一起學習,以便結合企業的工作實踐,在公方幹部和職工的直接影響下,進行經常的政治理論學習。一方麵舉辦講習班和政治學校,進行定期的學習,使他們獲得比較係統的政治、政策和理論知識。學習中提倡理論聯係實際,提倡獨立思考,自由辯論,並運用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
一九五六年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發布了《關於組織各界民主人士和工商業者進行政治學習和理論學習的決定》。與此同時,中共中央統戰部同宣傳部合作編寫《工商界政治常識讀本》,向私方人員通俗講解社會發展規律,普遍進行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的思想教育。許多地區根據這個決定,舉辦了短期講習班。
北京市民建會、市工商聯和有關局共同組成了“北京市工商界學習委員會”,組織全市公私合營企業私方人員,分別參加在一九五六年三月成立的市、區工商界業餘政治學校,進行在職學習和分期分批集中學習,學員共2400餘人。上海市在中共上海市委領導下,一九五六年四月,民主建國會上海市委和市工商聯創辦了上海市工商界政治學校,以三個月為一期,分期分批組織資本家及其眷屬進行學習;同年九月又分別在各區增設了18個分校,組織中小資本家學習;市工商聯、市婦聯分別主辦了時事政策講座。據一九五七年四月的不完全統計,全國私方人員參加各種學習的共達128萬人次,共計參加工商界短期講習班的有102000人。
上述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聽毛主席的話,跟共產黨走,走社會主義道路”成為廣大工商業者的共同心聲。毛澤東對此給予較高的評價,說:“許多工商業者在講習班裏學習了幾十天,回到工廠,同工人群眾和公方代表有了更多的共同語言,改善了共同工作的條件”。
公私合營高潮的得失
在一九五六年初公私合營高潮中,中共和政府領導人民取得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全麵的決定性勝利,這是一次“有世界意義的偉大曆史事變”具體地說,全行業公私合營高潮的成就有如下幾個方麵。
1.通過高潮,提前基本上完成了和平變革資本主義所有製的曆史使命,建立了社會主義經濟製度,為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奠定了經濟基礎,開創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
2.通過高潮,民族資產階級分子正處在由剝削者變為勞動者的轉變過程中,為最後實現消滅階級、改造人的戰略方針創造了有利條件。
3.通過高潮,迅速而大幅度地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有力地促進了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全行業公私合營高潮以後,公私合營企業中包括私方人員在內的群眾,主人翁思想大大提高,勞動熱情空前高漲,積極投入改進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增產節約運動。據統計,全國公私合營工業的產值(剔除當年新增合營企業後的產值,即可比部分的產值),本年與前一年比較,一九五○年增加17.3%,一九五一年增加31.4%,一九五二年增加32.2%,一九五三年增加28.3%,一九五四年增加25.1%,一九五五年增加2.91%。公私合營工業平均每人勞動生產率也大大提高。一九五三年為255,一九五四年為315,一九五五年為314,一九五五年比一九五○年增加2.14倍。公私合營工業平均每人勞動生產率與私營工業相比,一九五一年超過18%,一九五二年超過62%,一九五三年超過73%,一九五四年超過87%,一九五五年超過1倍。
一九五六年初全行業公私合營高潮以後,全國公私合營工業生產力提高的幅度比一九五六年以前還要大。據統計,一九五六年全國公私合營工業總產值達191.1億元,較一九五五年這些企業的總產值增加了32%,一九五七年又比一九五六年增長8%;一九五六年全國公私合營商店、合作商店和合作小組的零售總額較一九五六年這些企業的零售總額增加了15%以上。一九五六年全國公私合營工業的勞動生產率比一九五五年提高了20—30%。一九五六年上海公私合營工業的總產值比一九五五年增長了42.9%,勞動生產率提高了27.4%,國家資本主義零售額較一九五五年增加1.8倍。公私合營永安公司一九五六年營業額比一九五五年增加約兩倍。一九五六年武漢新公私合營工業的總產值比上年同等戶數的總產值提高33.71%;商業銷售額比上年同等戶數的銷售額增加21.79%。
在對資改造過程中,由於統籌兼顧方針的貫徹執行,不僅國家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而且國營經濟、合作社經濟也獲得同步發展。以各種經濟成分的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來說,國家資本主義工業的比重及社會主義工業的比重都是逐年上升的。與此同時,包括對資改造在內的三大改造,不僅促進了工業生產的發展,而且也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從而大大提高了整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工農業總產值,以一九四九年為100,一九五二年為177.5,一九五三年為一九五二年的167.7,一九五六年較一九五五年增加16.5%,一九五七年又較一九五六年增長7.8%。一九五六年與一九五五年相比,工農業總產值、工業總產值與農業總產值分別增長7.8%,11.4%與3.5%。
綜上所述,在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這場涉及幾億人口的、大規模的、極其深刻的社會變革中,中國不僅在經濟上沒有遭到破壞,避免了生產力下降的情況,而且通過社會主義經濟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聯係,通過各種國家資本主義形式,充分利用這部分企業發展生產,活躍經濟,積累資金,培訓工人與幹部,有力地壯大了社會主義經濟力量,促進了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為今後的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全行業公私合營高潮,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不論在指導思想上與實際工作中,都存在著一些缺點和錯誤,有的還比較嚴重,以致在長期間遺留了一些問題,造成不良的後果。這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麵。
1.改造的要求過急,速度過快。一九五五年十一月,中共中央召開的對資改造工作會議,針對當時社會主義經濟對於資本主義經濟已經取得決定性的優勢地位以及私營工商業的生產經營困難重重等情況,決定準備用兩年的時間“在一切重要的行業中分別在各地區實行全部或大部公私合營”“全國各地按行、按業、分期分批地來進行”。在這以前十月底的工商界代表人物的座談會上,李燭塵等人曾提出工商界也要掀起一個對資改造高潮的主張。毛澤東同誌對此曾表示不讚同,對李說,“你那樣搞太厲害,你要求太急了。”又對他講,“要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要有秩序有步驟地來,不要搞亂了。”但是,在中共黨內批判右傾保守的調子越來越高,各地農業合作化高潮一個接著一個到來的形勢下,北京私營工商業的資本家與職工出於對實現社會主義的迫切要求,首先掀起了全行業公私合營高潮。麵對這種形勢,中共中央“改變了原定計劃,在全國各地一次批準了私營工商業、手工業、運輸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為了適應當時的要求,這種改變是必要的”。這樣,在全國範圍內提前兩年基本上完成了對資改造,這不能不說是步子邁得太大了。許多部門和地區的各項準備都很不足,倉促上馬,組織指導工作沒有跟上,因而在實際工作中,發生了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和錯誤,在經濟上政治上都或多或少地造成了一些損失。
2.中共和政府改造手工業和小商小販的原則是逐步引導它們走合作化道路,同時還可適當保留一些個體經營,但由於大多數個體商業、個體手工業紛紛要求公私合營,認為不給他們定息,發固定工資是“共產黨嫌貧愛富”;又由於對資改造主管部門的不適當合並以及盲目追求改造的高級形式,因而造成合營、合作的麵過寬,經銷、代銷、自營麵過窄的錯誤。據統計,個體手工業者參加的合作組織其中相當多數既未經過合作小組,也未經供銷合作社階段,一躍而為完全社會主義性質的生產合作社。不僅如此,在高潮中,還有占資本主義工業與個體手工業總戶數40%的48200多戶,從業人員126000人的個體手工業進入公私合營。又據統計,一九五四年私營商業中有96.4%的戶數是小商小販,1.6%的戶數雇工不滿2人,隻宜實行合作化或保留個體經營,但高潮的結果,在242.2萬戶總數中,保留個體經營的僅占17.8%,而合作商店、合作小組占59.6%,轉入國營、供銷社及定息公私合營的共占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