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東銳王(1 / 3)

丞相一向不在儲位的事情上留心,皇上此時對各個大臣的上書多少有些反感,這時葉鬆遞給皇上的奏章已經傳到了禦書房。皇上近來本就為了儲位的事情煩心,沒想到趟這渾水的人越來越多。

“皇上,丞相大人上書的奏章,請您過目!”

“哦?現在連丞相都已經開始關心這些事情了?朕倒要看看,丞相會站在哪一邊?”

‘臣鬥膽進言,太子之位多有空缺,於朝政、國本不利。東銳王人品貴重,可堪重任。臣愚見,望皇上三思!’

皇上拿著這封奏章,心中不知是何滋味!朝中的大臣急著找到下一個靠山,自己這個皇上就沒有用了?葉鬆的奏章雖然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但是,丞相的態度大家還是會聽一聽的。皇上也沒有直接的抵觸情緒。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早朝照常開始,文武百官分列左右。皇上昨夜看奏折看到深夜,又要早起,身體傳達出來的疲憊和透支的信號時刻提醒著皇上。皇上已經不再年輕,既要透支自己的身體去處理朝政,還要裝作很輕鬆的樣子。

“眾愛卿平身!”

“有本啟奏!無本退朝!“

皇上身邊的公公扯著公鴨嗓,站在堂前大聲叫喊。

怎麼會無事啟奏呢!想必各個官員們都已經聽說丞相大人為太子之位呈奏章的事情,狼子野心的人還愁著找不到合適的機會向東銳王倒戈呢!這就巴巴的上趕著送到眼前,怎麼會錯失這麼好的機會!

“皇上,昨夜聽聞,丞相大人向皇上呈上太子之位的奏章。不知丞相大人有何高見,不如分享給大家,好一同分析利弊!”

“丞相,你上奏的奏章已經看過,東銳王是你覺得合適的太子人選?”

葉鬆知道自己需要麵對的是什麼,就是充分的表明自己的立場。隻有東銳王繼承太子之位,才是東武國未來的最光明的選擇。

“稟皇上,臣確實覺得東銳王可堪重任,長子向來被寄予厚望,況且東銳王人品厚重,做事情穩妥持重,東武國的正需要這樣的儲君啊!”

葉鬆所說也並不是完全沒有道理,隻是皇上此時心中還存有的一個疑惑就是東銳王做了太子之後會不會心係百姓,會不會急著奪取皇位。在沒有欲望之前,他也許很穩重、很孝順,但是站在太子之位上也許就會欲望膨脹,急於取而代之。

“丞相大人所言極是,東銳王本就是皇上的長子,又是皇後的親生兒子,做太子是理所應當、天命所歸!”

傾向於東銳王的這些人就像是一群蒼蠅,隻要有一點縫隙,就會死盯著不放。皇上將這一切看在眼裏,朝臣中的邪氣自己不是不知道,隻是不屑於揭露。國本畢竟不是小事,不能輕易的做決定,否則自己和先皇、祖祖輩輩打下來的基業,就會毀於一旦。

“眾愛卿所言極是,隻是這儲位並不是小事,朕還要細細的考量,最好在曆練曆練,現在為時尚早!”

“皇上,咱們東武國的儲君必是一位能文能武、體察民意的人,西蠻國之戰,東銳王畏首畏尾,臣為東武國的江山東征西討,立下汗馬功勞。鎮遠王才是可堪重任的賢才,什麼長子次子、親生不親生,這根本就不能成為太子人選的條件!”

凱奇將軍情緒激動,在朝堂上竭盡全力的為鎮遠王說話,凱奇將軍的話皇上也聽進去了,以後不管是邊境的戰亂還是國家之間的戰爭,需要的都是一位一往無前、有勇有謀的領袖。像東銳王一樣,一直都是畏首畏尾的樣子,周圍的國家豈不是可以任意攻打東武國了嗎?

“凱奇將軍說的是不是過於偏激了一些?鎮遠王是上陣殺敵,但是,太子必是能夠服眾的身份尊貴之人。憑他什麼,難道隻要會打仗,誰都可以當太子?”

“你……”

凱奇將軍本就不是個能言善辯的人,哪裏比得上這些言官能顛倒黑白。被氣得說不出話,整個朝堂上的氣氛變得僵持不下,完全已經分成兩波。這個場麵是皇上所不願意看到的,沒有幾個人能夠說真話,說的話都是從自己的利益角度上出發,完全沒有考慮到皇上。

“好啦!好啦!各位愛卿不要再爭辯了!此事朕一定會細細的考量,還有沒有其他事情?”

“皇上,潤東地區已經連著三個月滴雨未下!莊稼顆粒無收,還望皇上開倉放糧,救百姓於水火啊!”

說話的大臣正是潤東地區前來稟報災情的大臣,朝堂上一些人還在剛才的太子之位人選上糾結。但是,皇上對潤東地區的災情十分重視,潤東是整個東武國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人們靠著田地過生活,遠離皇城,本該耕犁種田的潤東如今全麵幹旱,大部分的莊稼都已經絕收。朝廷如果不能支援,恐怕饑荒、難民就會一湧而出,造成整個國家的危機和恐慌。

“潤東是我國重要的地區之一,此事朕會派人前去考察,朝廷不會忘記潤東人民的!”

皇上算是給出的一個承諾,國家是由不同的區域組成,每一個區域都是這個國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作為皇上不可以忽視任何一個部分的安危。舉國上下都需要皇上、朝廷關懷和操心。

“眾愛卿,潤東是我們重要的一個分支,現在麵臨災害,有沒有什麼好的處理方式?”

“皇上,潤東離皇城較遠,旱災最好還是親自去看一看,才能根據實際的情況製定合理的處理方案。”

“皇上,旱災關係到百姓的生計大事,萬萬不可馬虎!”

皇上自然之道這件事情的重要性,但是自己身體實在不宜遠赴潤東,需要找個人替代自己前去才行,但是這個人選是大臣還是皇子,還需要皇上再思考一下。

退了早朝,大家也沒研究明白到底應該派誰去,大臣們各抒己見,沒有人能給皇上出個合適的主意。

皇上回到書房,潤東大旱的事情在心中擾亂心神,皇上其實是想讓東銳王去的,因為現在朝中對東銳王的呼聲很高。皇上也想找到一個合適的機會,試試東銳王能不能堪當重任,自己也能做到心中有數。

“嶽妃娘娘求見!”

太監迎著嶽妃,皇上示意讓嶽妃進來,每每在皇上感到困惑的時候,都是嶽妃站在自己的身邊,解除皇上拿不定的疑慮和困惑。

“臣妾參見皇上!”

“愛妃不必多禮,快快請起!”

嶽妃穿著一身碧水綠的衣裳,散發出來盡是柔情似水的關懷。皇上對嶽妃的信任和嗬護也大多來源於此,嶽妃行了禮,走到皇上的身邊,伸出纖細的雙手為皇上按摩筋骨。

“臣妾特意為皇上煮了百合湯,皇上喝了再忙朝政吧!”

皇上示意嶽妃坐下,自己有話要說。

“愛妃,有件事情朕還想聽聽你的見解,隻當是閑聊,不算涉及朝政。”

“是,皇上說吧!臣妾一定說出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今日早朝,大臣們為儲位的事情又爭論不休,潤東地區又大旱,今年的收成怕是沒有了,所以朕一直在考慮,是讓朝中的禦史大臣前去看看究竟,還是讓皇子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