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斯主持的詩聚(代前言)——詩歌的十五副麵孔(1 / 3)

主持:

詩神繆斯

參加:

屈原 陶淵明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蘇東坡 陸遊 莎士比亞 歌德

普希金 拜倫 雪萊 惠特曼 艾略特

聶魯達 金斯堡

繆斯:

諸位大師

我雖未有作品傳世

但是我有神聖的微笑

有神話中起舞的外衣

我高擎的酒杯中

飄逸的不僅僅是醉意

還有著比芬芳更久遠的啟示

我手持的桂冠

與聰慧的額頭相比

總有一些實際的差距

今天讓我們以詩的名義

相聚在一起

來共同討論

何謂詩

在現在詩

是否有存在的意義

屈原:

我很累先喘口氣

我還未從民間節日中

突圍出去

我的腳印追著我

要吃端午的粽子

那些菊花和落英們

也向我討要自己的浪漫主義

我承認

我用眼淚寫過詩

用自己的血寫過詩

讓痛苦和求索入詩

表麵上看我和我的高冠陸離

顯得有些過時

(甚至包括那個語氣助詞——兮)

但我是真誠的

我真誠地愛國

真誠地關心人民

真誠地讚美那些經冬的丹桔

真誠得還可以再一次投江而死

真誠得忘記了人生

無翅而飛天

無遁術而入地

竊以為詩貴真誠

無真誠無以有詩

陶淵明:

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時

那一刻我聽到了大地

那種清爽的呼吸

而現實卻躁氣太重

以至於躁得草盛豆苗稀

所以我從一襲官服上逃離

逃進我的五柳莊

逃進渾濁的酒和閑逸

結廬在人境

心遠地自偏嗬

心靜連桂花開落的聲音

都能落進眼睛裏

心靜方進得了桃花源

心靜方凝結出神閑的文字

所以夏風拂過時

翻動的是《山海經》的書頁

翻不動的是那幽古之意

秋天山紅的時候

眼睛不在我這裏

而在那些啼翠的鳥聲裏

故詩要靜

在靜中能生出靈氣

有靈氣方稱詩

李白:

吾本酒中仙

酒讓我出世

酒讓我飄逸

天子呼來不上朝

不上朝是因

胸中有酒助的豪氣

吳姬壓酒勸客嚐

嚐過她的酒

才更多地感受到人間的美麗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天酒意

釀出的是美美的江帆詩意

我是忘了故鄉的人

故鄉永遠是那些信手而成的五言七律

花間一壺酒飲畢

方覺天地

是壺中的天地

是人天合一的天地

仰天大笑出門去

出蓬蒿出現世

出明月出那些山風習習

出那些樂府

出那些古意

無遮無攔無捆縛

端的是詩

端的是詩

杜甫:

詩是吾家事

我非常講究韻律地

向人們告知

語不驚人死不休矣

我也鋪排整齊地發過毒誓

無論是淚眼的《三別》

還是怒火的《三吏》

我的腳都踏在現實

長安橋邊多麗人

多的是新寵和奢靡

爺娘妻子哭相送

哭訴的是真實的傷別離

茅屋為秋風所破

掀翻的是窮人的日子

哪怕是臂上的濕露

也是可感可觸的愁緒

感時花濺淚濺淚時

誰體味老臣的一片心跡

恨別鳥驚心不驚

是沒有經曆過刀兵和現實

詩在我的血液裏

詩在我苦吟的胡須裏

詩是現實是諷喻

不關心民眾何謂詩

白居易:

郵亭上還有牆壁

都有我的詩

此不足為奇

雞林國的丞相

為了我的詩

還要花些銀兩搜集

那些看似簡樸

卻不流俗的詩句

是經過普通百姓的眼睛

審查的句子

花是他們撫摸過的那種嬌豔

雨是他們聽過的那種淅瀝

連直露的諷喻

也是他們讚同的諷喻

還有那些直白的山峰

還有那些好懂的鳥啼

那些明了的殘陽

那些裸呈的人事

長恨歌說書般的故事

潯陽江頭明明白白的淚滴

燭光不晦澀

蟲聲不沉滯

不搞虛玄

不玩文字遊戲

平易近人是詩

蘇東坡:

為文行於所當行

止於不得不止

飛鴻一瞥

酒後小憩

信手拈來

皆可成詩

但須有理趣

胸襟透脫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