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昭元年,先帝的六皇子以十七歲年齡登基親政,尊生母竇氏為太後,立正妃傅氏為皇後,大赦天下,舉國歡慶。
春光正好的時節,林木蔥蘢,草長鶯飛。戶部侍郎宅邸江府的庭院裏百花齊放,彩蝶翩翩,再加上假山流水,曲廊角亭,當真是一處富貴所在。那宅邸一隅有一小院,院子裏未植花草,隻有十來株楓樹,一排三間屋子雖不至於破敗,卻也看得出有些年頭,一派疏於打理的景象,此處正是江侍郎庶出的女兒,六小姐江娑月的住處。
六小姐江娑月的丫鬟珍珠守著門口做針線,偶有兩次朝裏間望了望,此時小姐正與生母寧姨娘說著體己話。如今母女二人私下會麵的機會很少,今日若不是夫人出去上香,怕也尋不得這樣的機會,隻是若耽擱久了叫夫人知道,恐怕又要生出些事端來。珍珠歎了一歎,如今的日子比起當初來,竟也說不上是好是壞。
原先小姐出生後,老爺幾乎不過問,隻因這府裏不缺姑娘,老爺卻隻得大爺一個兒子,盼子心切,本對寧姨娘這一胎寄予厚望,誰知又是個姑娘。寧姨娘因著老爺對孩子的冷淡離了心,平日裏見了老爺總是淡淡的,時日一久漸漸有了隔閡,夫人見老爺對寧姨娘母女並不上心,也不提找奶娘伺候、嬤嬤教養這一茬,隻將小姐扔給寧姨娘照管,小姐在生母跟前長到六歲,雖因生母失寵,嫡母欺壓,在吃穿用度上受盡欺壓克扣,但母女感情深厚,日子也過得下去。
可是,年前不知怎的小姐與夫人生的五小姐起了爭執,五小姐將小姐推進了荷花池,撈起來之後就因受寒高燒不退,差點救不回來。這一番折騰之下,老爺這才憶起這對在江府夾縫中艱難度日的母女,寧姨娘又得了老爺憐惜,如今已有了身孕,因此遭夫人嫉恨,以小姐年齡漸長為由將其從生母身邊分出去另外安置,住處也離寧姨娘遠遠的。
思及此處,珍珠又是一歎,原先的日子雖苦些,但大家總在一處,苦中也是有樂的,如今小姐在人前連叫生母一聲“娘親”都不能夠了,隻能私下如此稱呼,姨娘心中不知怎樣難受呢。但既然姨娘將小姐托付給她照顧,她必得打起精神,不負所托,這樣想著眼神也愈發堅定起來。
裏間暖閣內,寧姨娘望著屋內簡單的陳設,想起五小姐房內精致的鋪陳,多寶格上各種奇珍異玩,妝台上胭脂水粉、簪環釵墜不知凡幾,心內不免一黯,到底是她連累了孩子,與人為妾,連孩子都跟著矮人家一頭,她雖是良家女子出身的良妾,比之奴婢出身的賤妾要好上不少,但到底越不過嫡庶之別。可當時的她即使不願,又有什麼選擇呢?
江娑月看著寧姨娘黯然的表情,自然知道她在想什麼,連忙握著她的手,道:“娘,這些都是身外之物,沒有比好好活著更為重要的了。況且比起原來,現在的日子已經好多了。”
比起原來那奴婢一樣的生活,現在可不好多了麼,至少不用高燒不退躺在床上沒醫沒藥,幸得寧姨娘懂些醫術,自己開了方子,但那些出去抓藥的下人拖延許久,焉知不是嫡母江田氏的授意?若不是如此原先的六小姐怎麼會小小年紀就丟了性命,讓她這個心灰意冷的靈魂寄居在這具軀殼裏。
病愈後的身體急需營養,廚房每日裏隻給些殘羹冷飯,若不是寧姨娘身邊的張媽媽將自家的雞蛋煮熟後揣在懷裏帶給她,這具軀殼哪裏能夠調養過來。想起來到這裏後,對自己愛逾珍寶的寧姨娘,張媽媽,知秋和珍珠,心裏一暖,生出一股要報答她們的豪情。
“我兒,娘最不舍的便是離了你。但為今之計也隻能忍,你在夫人麵前且裝得乖巧些,別叫她尋著你的麻煩。你那幾個姐姐若是言語上欺辱你,你也千萬不要衝動,尋著機會再作計較。若我肚子裏這個生下來是個哥兒,我們母女倆的日子也好過些,待你長大我也有臉麵在你父親麵前為你求一樁好婚事,不叫夫人委屈了你。”
“娘親,我才七歲,說這些還太早了。眼下最重要的是您肚子裏的小弟弟,您千萬照顧好自己。另外……隻怕夫人會做些手段叫您不能平安產子,您可一定要當心。”
寧姨娘有些驚訝地看著女兒,心裏詫異又心酸,她的女兒才七歲啊,一個七歲的孩子竟也開始知道這後宅裏麵的齷齪,這樣的早慧毋庸置疑來源於所處環境的險惡。
寧姨娘眼睛一酸,卻也強自按捺,心道這樣也好,早早知道總比遭人暗算要強得多,她雖希望女兒心地良善、單純無憂,卻也不想把孩子養得軟弱可欺、毫無成算。如今她不能在女兒身邊照看著,是時候讓她知道生存的殘酷了,嘴裏說道:“你放心吧,你外公原是一位大夫,娘自小也學了些手藝,會照顧好自己的,娘最放心不下的還是你……”寧姨娘擦了擦眼角,“娘知道你自小聰慧,如今你父親又讓你進了族學,你須知道錦繡內藏,不必爭那一時的風光,平常表現平庸些也就罷了,免得遭夫人惦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