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是個偏僻的小城。來往這裏的商人主要做些動物皮毛,家什生計的小買賣,沒有其他任何可以賺取利潤的來源,所以石城很窮。再加上半年前的曠世天災,到處都是饑餓的難民,到處都是乞丐。一般普通人家都不敢隨便上街,怕伸手要錢的人,也怕搶東西的人,更怕圖財害命的人。一個詞形容――死氣沉沉。
城主石不韋是個好人,要不是他經常下令放糧賑濟災民,不知道城裏會亂成什麼樣,會有多少人死去。就這樣也經常看見城裏有人說倒就倒下的。畢竟他也不是什麼大富大貴,僅有的一點積蓄也是眼看就要見底。整天隻能是愁眉苦短的樣子。
這一天正是半月一次的放糧日,石不韋帶著四個士兵在給災民發放糧食。說是放糧,也不過是放了點菜葉的粥飯,黑麵做的饅頭。
老管家呂德帶著一個七歲多的小男孩兒匆忙跑了過來。小男孩兒一邊跑一邊哭著到了石不韋跟前。
“爹,娘帶著弟弟跑了,你還不快去把娘追回來!”小男孩兒很委屈,“我不想跟娘走,娘就打我,說再也不要我了。”
“老爺”,呂德也不知道說什麼好,一個勁歎息,“跟夫人回嚴家吧,咱們這裏也堅持不了幾天了,我們已經沒糧沒錢了。”
“不回,她嚴家已經沒有我容身的地方”,石不韋看了眼還在抹眼淚的小男孩兒,“沒出息,我平常怎麼教你的,男兒有淚......”
“男兒有淚不輕彈,男兒膝下有黃金,男兒應誌在四方,男兒應……”小男孩兒果斷抹掉眼淚,停止了哭泣。
“好了,你去幫你常叔叔他們,看看能做些什麼!”石不韋看著兒子,心裏也不是個滋味。
“老爺,我們該怎麼辦?”老管家憂心忡忡地問道。
石不韋從懷裏掏出一塊白玉。說是一塊,其實應當算是半塊,呈半圓月牙形。月牙一頭細一頭粗,中間晶瑩透白。陽光照在玉上,微微泛起一層灰蒙蒙的顏色。握在手上一會清涼透爽,一會溫潤暖暖。
石不韋把玉鄭重地交到老管家手上,“賣了吧”。
“老爺,這可是老夫人給你留下的唯一的物件啊!”老管家舍不得賣,剛想還回去。
石不韋按住了老管家的手,“你替我賣給嚴家。就說我遲早有一天會去贖回來!他們嚴家處心積慮不就是為了得到這塊玉嗎!賣了玉,多換點糧食!”說完,石不韋直接轉身,嘴裏念叨著,“應該能挺過這段時間吧。”
那邊幾個士兵正在忙碌著。其中一個膀大腰圓、身材魁梧的漢子赤著上身,正雙手合力,抱著一個碩大的木桶。木桶裏盛滿了粥湯。三個普通成人都抱不過來的木桶,卻被他一個人輕輕鬆鬆抱起,還能快步如飛地運到一輛簡陋的牛車後麵。然後雙手伸平,穩穩放在牛車上,沒有灑出一滴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