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課外練筆操作模式初探(1 / 2)

高中生課外練筆操作模式初探

(一)確保練筆數量,注重量的積累

鑒於本校各部各年級學生寫作水平參差不齊的實際情況,本課題操作時也采取了因部而異、因級而異、因班而異的措施。但不管如何異,必須確保練筆的數量,因為隻有量的積累,才能促成質的飛躍。在練筆的的同時,也要兼顧閱讀,注重精美文章的摘抄,讓練筆與閱讀如車之雙輪,並駕齊驅,如鳥之雙翼,比翼齊飛。

先從年級說起,高一學生剛剛入學,課業負擔比較輕鬆,可適當加大訓練力度,練筆每周三篇,摘抄每周兩篇;高二課業負擔逐漸加重,可適當減低訓練力度,練筆兩周四篇,摘抄兩周四篇;高三麵臨高考,應試壓力很大,可再次削減練筆數量,練筆兩周三篇,摘抄兩周四篇。盡管練筆數量呈不斷減少的趨勢,但隻要“長流水不斷線,一直寫到高考前”,就能夠“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再說各個班的情況。每個班的學生寫作發展的基點都有高低之分。對於寫作水平較好的同學,鼓勵他們寫得“多快好省”,數量上不受限製,寫得越多越好,給他們提供一個充分展示自我才華的舞台;對於寫作水平一般的同學,要求他們在完成規定任務的情況下,能多寫則多寫;對於寫作水平較差的同學,隻要求他們完成規定的任務,不給他們增加額外負擔。這樣從縱橫兩方麵對練筆的數量作出了分層次的要求,能調動各個層次學生的練筆積極性。

(二)探索練筆內容,兼顧定向不定向

課外練筆的寫作內容可分為兩大板塊,一是定向,二是不定向,二者有機結合,讓學生既能應節而舞,又能縱情狂舞,舞出個性,舞出風格。

關於定向,有兩層含義:一是年級定向,二是專題定向。

先說年級定向,就是按照學生的認識規律循序漸進地確定每個學年乃至每個學期的練筆內容。年級不同,練筆的側重點也不同。

高一新生初次離家求學,在對新的學校、新的環境感到新奇的同時,更多的是對環境的不適應,這個時候最容易想家,他們常常在作文中傾訴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思鄉情緒很濃,練筆內容可側重家鄉(庭)生活,讓他們去寫家鄉的四季,寫家鄉的風景,寫家鄉的風俗,寫家鄉的滄桑變遷,寫家鄉的舊貌新顏,寫和和睦睦的家庭,寫無限慈祥的爺爺奶奶,寫望子成龍的父母,寫相敬相愛的兄弟姊妹。既讓學生寫自己熟悉的生活,又釋放了學生壓抑的思鄉情緒。隨著學生對校園環境的逐漸熟悉,逐漸適應,可引導學生反映學校生活,主要是觀察生活片段,寫出精彩的特寫鏡頭;高二學生對環境已經熟悉,他們的視角轉向了多姿多彩的校園生活,練筆內容可側重校園生活,去寫書聲琅琅的早讀,寫張弛有度的課堂,寫舒展放鬆的課間,寫人流如潮的放學,寫活潑靈動的課外活動,寫人聲鼎沸的午間就餐,寫專心致誌的晚間自習,寫海闊天空的睡前變奏。讓他們從緊張中讀出充實,從嚴肅中讀出活潑。當然他們不會滿足校園內精彩的世界,他們更希望了解外麵的世界,關注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那就給他們打開一扇窗戶——30分鍾的電視課,讓他們了解社會滄桑變遷,國際風雲變幻;高三學生視野日益開闊,他們筆下往往挾帶著時代的風雷。這時可側重表現社會生活,引導他們關注國內外焦點熱點問題,並對之進行分析研究,培養自己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再說專題定向,就是在年級定向的基礎上,從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出發擬訂的一些專題,為學生提供課外練筆的寫作範圍。

關注人生、關注社會焦點、關注生存狀態、關注人類的未來與命運應該成為寫作的素材。諸如偶像追星、文化快餐、環境保護、道德重建、關注自我、品味生活、影視動態、科技動態、國際風雲、愛滋病、沙塵暴、納米材料、克隆技術、世界反恐、伊拉克戰爭、文化批判、西部開發,振興東北、此起彼伏的安全事故、駭仁聽聞的貪汙受賄、減輕農民負擔、國家自然科學最高獎的頒發。神州五號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等等都可以引發學生的寫作欲望。

關於不定向,就是學生無拘無束地寫自己關心的話題,寫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可如實筆錄,反映生活的原生態;可誇張變形,反映生活的可笑可鄙,可穿越時空,“心遊萬仞,精騖八極”,可指點江山,縱論天下大事。

青春不設防,精神無枷鎖。學生在自己的隨筆中展示探索,宣泄率真,揮灑感悟,反芻曆史,憧憬未來,以自己的真誠、自己的視角、自己的思考方式,自己獨有的表達習慣,再加上自己的無知無畏,大膽放言,敢於放言,他們播種的思想種子隻要有合適的溫度與濕度,就會生根發芽,他們的靈魂就會在創造自由的藝術時空中展翅翱翔。

(三)探索評改方式,培養評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