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六步法
“語文”的“文”顧名思義就是“讀文章,解文章,作文章。”在語文教學中“解文章”的過程就好比是將一台機器進行拆卸剖析的過程,反之,在教學中能否推助學生把這些拆卸的零件重新組裝起來呢?——這就是我們校所要探討的“作文六步法”。
何為“作文六步法”?概括起來說,就是根據不同文體的作文采用不同的方法入手,去排兵布陣。具體言之,就是把教學過程分為六步。但在教學過程切忌教師“一言堂”,把“怎樣審題”“怎樣擇體”“寫什麼、怎樣寫”等理論說完後,就讓學生在似懂非懂的情況下開始寫作。“作文六步法”的教學方法是提倡師生參與共同討論。
一、審題。
明人黃宗羲曾說:“每一顆,心有庸人思路共集之處,纏繞筆端,剝去一層才有致理可言,猶如玉在璞中,方始見玉,不可認璞為玉也”可見審題具有“拔開烏雲見青天”之妙。任何事物都是由各種因素按照一定的規律排列而成的。這就決定了事物的多元性。而我們的審題也就是讓學生運用各種思維方法去分析事物的多元性,從而挑選出一個適合自己的最佳之“玉”。
這裏以命題作文《煤》為例,可以運用發散思維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審題:1、讚煤的外表無華,內蘊光熱;2、讚煤是血液,須其不可少;3、寫煤由千萬年的大片森林形成,代價太高;4、由寫煤想到挖煤人,由讚煤的發光發熱想到讚美挖煤人的無私奉獻……很顯然,第四種方案就比較容易寫出一篇好文章來。而對《自學甘苦談》這篇文章可運用具體思維審題:“自學甘苦談”這是一個動賓倒置的句式結構,也即“談自學甘苦”。賓語“自學甘苦”是作文的中心內容。其中“甘苦”是中心詞,而“自學”是對“甘苦”的限製詞。其實它還隱含了限製詞“我們的”,即不是轉述別人的體驗,它要求作者寫出兩方麵的內容,一是自學中的“苦”,二是自學中的“甘”。對於提供材料的半命題作文和自定題作文這裏就不加舉例了。
二、擇體。
古人曾說“作文必先定題”。明除師曾在《文體明辯序說》引他人話說:“文莫先與辨體的體正而後以經之,氣以貫之,辭以飾之。體者,文之幹也;意者,文之帥也;氣者,文之翼也;辭者,文之華也。”可見文體在寫作中的重要性。
“作文六步法”中的“擇體”則是承接“審題”而來,其意在讓學生審題後“量體裁衣”,即用一個什麼樣的文體來更加完善地表達主題的問題。如以《煤》為題的作文中的第四種方案比較適合寫篇借物言情的散文;以《自學甘苦談》為題的作文較適合寫記敘文。
三、寫作目的。
“寫作目的”即作文所要表現的主題思想。一篇作文一旦失去主題如同軍隊沒有統帥一樣,就會成為烏合之眾,毫無戰鬥之力。這正如王夫之在《薑齋詩話》所說一樣:“無論詩歌與長行文字,俱以意為主。意尤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因此,我們引導學生寫作時,務必要他們明確自己的寫作目的。
四、寫什麼。
“寫什麼”,即用什麼樣的內容來表現作文的主題。絕大數學生往往被此步卡住了。隻能仰天長歎:無話可說。即便是寫出來了,要麼枯澀無味,毫無生機;要麼撿了西瓜,丟了芝麻。那麼,作文六步法是如何幫助學生打贏這場仗呢?具體言之,就是根據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等三種不同的文體分別進行指導,其指導內容見下表:
第五步“怎樣寫”
“怎樣寫”承接“寫什麼”而來,也就是謀篇布局,設置線索、脈絡,具體安排材料,使主題得到完美充分的展開。其指導內容見下表:
第六步“評析”
評析即統觀全文,對文章進行修改,是文章寫作的最後完成階段,是對文章草稿作進一步的推敲、調整潤色,使文章更加趨於完美。但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寫完之後對自己的立意構思,謀篇布局,遣此造句等進行推敲,明確自己為什麼這麼寫,這樣寫有什麼好處,換一種寫法會不會更好。即運用自讀六步法進行反向分析,將學法與寫法緊密結合起來。當代著名詩人西川說:“一個好的詩人應能夠從自己的詩中看到自己的將來。”隻有能夠清楚認識自己文章優缺點的人才能不斷總結提高。這點對學習寫作的學生們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168 中學生寫作指導(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