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作文教學中創新意識的誘發與培養(1 / 2)

談作文教學中創新意識的誘發與培養

科學的教育的任務,是教育學生去探索創新。——馬克思

江澤民同誌早在1995年召開的全國科技大會上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的確,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創新史。火的發明使人類走出了寒冷和黑暗,醫藥的發明使人類逐漸與疾病遠離,工具的製造使人類走上了征服自然的坦途。在這個高度信息化、知識化的時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已成為時代對教育的迫切呼喚,國家發展對教育的強烈要求。

21世紀的通行證是終身學習。結合學科教學來說,在中學語文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主動精神。作文是一種創造性的腦力勞動,要求學生具有主動探索精神,即具有創新意識。我們要努力提高中學生的寫作素質,適用21世紀終身學習的需要。我們學校作為“十五”科研課題“創新寫作教學與實驗”基地,必須從初中階段就開始注重對學生進行作文創新意識的誘發和培養,必須從培養想象思維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和直覺思維能力上下功夫,進行大膽的探索。

一、培養想象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想象,是作文的翅膀。陸機曾說,創作要“精騖八極,心遊萬仞”、“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沒有想象,就沒有創新。善於創新,就必須善於想象。作文一旦失去想象,就會黯然失色,缺乏生機;而豐富的想象,能使文章生氣盎然,光彩奪目。因此寫作教學中訓練想象能力,進行想象作文訓練,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想象也是創新的翅膀。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想象,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有效途徑。

1.命題激活。好的作文題目,會像鮮花吸引蜜蜂那樣吸引學生,學生一見會眼睛一亮,精神一振;興趣頓生、躍躍欲試,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寫作欲望。

我曾經擬過一些假設、推測、幻想等想象性作文題目讓學生寫。如《媽媽年輕的時候》、《2008年的中國奧運》、《假若我有了錢》等,這類作文題,時代感強,有生活氣息,學生興趣大,最有話說,天馬行空,馳騁想象,思路新穎。另外,適當鼓勵學生寫一些文學作品,如小小說、短劇等,也是訓練學生想象能力的有效辦法。

2.情景激活。教師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觀察體驗,既可以激趣,又可以激發想象。如對班裏的一台開動時發出“吱吱呀呀”雜聲的風扇,如何看?有的同學認為“應多一些寬容”,對“不和諧的聲音”,要理解和諒解甚至容忍;有的同學認為“應多一點關愛”,主張對有過缺點、犯過錯誤的同學,不能嫌棄;有的同學認為“應呼喚責任心”,風扇所以會噪聲依舊,是因為同學缺乏責任心;有的同學以“風扇的哭訴”命題,說是由於使用過度而又缺乏養護造成的;還有的同學以“風扇與奉獻”命題,認為風扇的精神其實是奉獻的精神,風扇帶“病”工作豈不是忘我的奉獻?學生思維活躍,想象豐富。

再比如觀舞蹈、聽音樂作文,要求學生把動作、姿態、節奏、旋律等主觀感受轉換成語言文字來表達。通過情境作文,想象就成了跳板,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3.語言激活。課堂教學語言是教師開啟學生心靈的門扉,是引導學生開啟知識之窗的鑰匙。當然,作文指導課,教師講究語言的感情色彩,是能夠激發學生想象的。

有一次我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以“美景”為話題,寫一篇內容具體,有真情實感的作文。學生麵有難色。我說:“生活中到處都有美,生活中的美景到處可見:校園中尋求知識,是一道富有詩意的美景;家庭中感受親情,是一道充滿溫馨的美景;社會中奉獻真愛,是一道多姿多彩的美景……試一試,你的語言也許稚嫩,但那是你心靈的放飛,大膽的拿起你的筆來吧!”這番話深深地打動了每一個學生,此次作文湧現出了許多文情並茂的好文章,著實讓我感動。可見,用語言激活想象,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了潛移默化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