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籠統為具體變寬泛為單(1 / 3)

化籠統為具體變寬泛為單

小引

在話題作文的教學實踐中,筆者感到:這種具有開放性、寬鬆性、靈活性的命題,一方麵弱化了以往作文的強製性和封閉性,為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文體、說自己想說的話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使行文的主旨和體裁都趨於多樣化,有利於優秀作文的脫穎而出;另一方麵,由於學生以往作文時多受各種條條框框的限製,習慣於帶著沉重的鐐銬跳舞,麵對這種新的命題方式,一時又覺得老虎吃天,無從下口,不能很好地發揮作文過程中的自主權,反倒影響了作文水平的正常發揮。怎樣才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呢?學會化籠統為具體、變寬泛為單一,進行大題小作應當是關鍵。請看下麵的示例。

寫作題例

一位老師拿著一張畫有一個黑點的白紙問:“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麼?”同學們齊聲回答說:“一個黑點!”老師接著問:“難道誰也沒有看到這張白紙嗎?”

要求:請就上述材料引發的聯想或產生的感受為話題,寫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體不限,文題自擬,立意自定。

化大為小的思維發散方向及例文

1、思維發散方向點撥“一”:

這個黑點隻所以顯眼、突出,是有白紙作底色、作背景,背景一換,恐怕就沒有這個效果了;反過來,這張白紙如果沒有黑點的點綴,也不免單調乏味。從二者這種襯托與被襯托的關係出發,可聯想到的自然現象有藍天與雄鷹、草原與駿馬、大海與帆船、黑夜與火把、沙漠與綠洲、綠葉與紅花等,可聯想到的社會現象有平凡與偉大、失敗與成功、缺點與優點、邪惡與正義、瑕與瑜、恩與怨、好與壞、繁與簡、主與次,甚至胖與瘦、醜與俊、動與靜、閑與忙等,在這些子話題中選擇任意一個,都可化大為小、變籠統為具體地完成本次作文。

例文一:瑕與美

假如有兩塊美玉,都玲瓏可愛、晶瑩剔透,但一塊有瑕疵,你會選擇哪一塊呢?也許你會選擇那塊無瑕的,因為一般人的思維都是向著完美無缺的。我卻不然,我選擇的,會是那個有瑕疵的、有缺憾的,因為在我的眼裏,玉的瑕,不但不會掩瑜,反而會更加襯托出玉的那份真實純樸的美。這正如一張白紙上的黑點能反襯出這張紙的潔白一樣。

不是這樣嗎?恰到好處的瑕往往會使事物大放異彩。因而,有刺的玫瑰是美的,殘缺的月亮是美的,有痣的佳人是美的,斷臂的維那斯是美的。

世間的事物,十全十美、完美無缺是難以冀求的,它往往隻是人們的一個美好的願望而已。

美與瑕是和諧統一的,真實的美更是如此。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有沉魚的美貌,但有心痛病,每每皺眉時,那副姿容卻更加楚楚動人。若不是這樣,怎麼會有“東施效顰”的故事呢!可見西施的“瑕”,卻增添了她的美。十九世紀著名的法國雕塑大師羅丹,他的雕塑作品無不為世人稱道。但羅丹的人物雕塑遠遠不及希臘雕塑那麼優美、完整、典雅,而往往帶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陷,達魯的胸像,肋骨畢現,羅朗的頭像,眼眶相當難看,好像有眼病……畸形與醜陋,是羅丹人物雕塑的一個相當重要的傾向,它們都不是以形體的完美取勝。羅丹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創作傾向呢?因為他的藝術觀是:現實中的醜陋即真實的瑕是美的藝術的最好的原材料。你看,瑕與美在西施身上和羅丹的雕塑藝術中,達到了多麼和諧的統一啊!

完美無瑕是難以奢求的,而真實自然的“瑕”就是美。我喜歡這種瑕,欣賞這種美。

[簡評]文章沿著“紙”與“點”襯托和被襯托的方向進行相似聯想,可以想到很多自然現象與社會現象。在眾多的子話題中,本文作者選擇了一個自己有深刻認識和豐富積累的“瑕與美”來論述,自然能做到論據的使用點麵結合、論證過程翕張有度,不僅充分闡述自己所持的觀點,給人以哲理的啟迪,同時也顯示出作者在變寬泛為單一方麵的聰明勁兒。

2、思維發散方向點撥“二”:

拿出一張有黑點的白紙,人們往往隻見點而不見紙,不管是本能、習慣還是思維定勢,我們都可以沿著這個方向聯想到如下的子話題:觀察社會,隻見黑暗腐朽不見發展進步;觀察別人,隻見鮮花掌聲不見汗水付出或隻記怨不記恩等;觀察自己,隻見劣勢不見優勢、隻欣賞成功而不懂失敗的價值、擴大痛苦淡化幸福等等。在眾多的子話題中選中一個自己最有話可說、有理可論的,然後不計其餘、集中筆墨闡述清楚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