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美術教育中的啟發式教學
一、實驗背景
如何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與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使美術課真正變成學生的一種情感體驗,使他們在學習美術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的過程中獲得美的享受,使其諸種能力得到充分發展,這是擺在中學美術教師麵前的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許多中學美術課教學的基本趨勢是:仍以臨摹為主,照搬美術課本中的範畫,把範畫或步驟圖作為“直觀教具”代替實物,成為學生模仿的樣板;或把寫生內容改為臨摹,去接受別人的觀察結果,把專業規範模式強加給學生,一切都靠教師的講解和灌注,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演學生看,教師畫學生摹。而且,美術課課時有限,教材知識麵廣,學生接受能力水平不齊以及他們對美術課的不重視,也成為美術教師心中的一大重負。因此,針對這些實際問題,我們們應該遵循教學原理和美術教學本身所固有的規律性,對美術教學進行深入的改革,把科學的啟發式教學充分運用於中學美術課之中。
二、實驗內容與效果
(一)啟發式教學模式與美術教學過程
啟發式教學模式,即遵循教學規律,在教學中善於啟發學生的思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能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自覺地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種教學類型。它同注入式教學模式是相對的。要提倡啟發式,反對注入式。注入式教學大多以教師為中心,進行“滿堂灌”,往往隻著眼於現成知識的傳授,注重通過教師講演、示範和學生模仿,使學生獲得現成的知識,很少考慮激發學生獨立思考。例如:在美術課《紙版畫》教學中,教師照搬教材現成知識與技能,出示示範作品與參考資料,一邊教一邊做,讓學生完全模仿。學生不能積極的獨立思考,隻能是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結果學生作品千篇一律,毫無生氣,更無創造性可言。而運用啟發式教學,則可使同樣的教學課題獲得完全不同的教學結果。同樣是《紙版畫》這一課題,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的方向,講授與演示紙版畫的特點、方法與學生不易領會的關鍵要點,並在該基礎上啟發學生怎樣運用基本幾何形體進行組合,充分鼓勵學生自己創造設計,大膽探索,畫出自己心中的形象。使其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也發展了自己的智力與創造能力。
中學美術教學是高文化層次的、情感充沛的審美導向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在充滿想象力的創造活動中,凝結著很強的責任感與高尚的審美情趣。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學生通過對客觀事物的觀察,把自己感知到的、包括記憶和想象的形象內容,通過作業表現,在眼、腦、手協調並用下進行創作活動。從生動的直接觀察到造型的創造,反映了學生對客觀事物積極思考的認識過程。它經過了獲得感性材料與不斷深入地認識理解兩個階段。使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有待於上升到理性認識。教師要善於啟發引導,讓學生在創造過程中自己去思索、發現、認識,直至與教師的意見相吻合。單純注入式的臨摹式教學缺乏引導學生對生動形象的直接觀察與比較的過程。認識過程沒有感性認識做基礎,違背了認識發展的規律,結果隻能使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並且所得知識既有限又不穩固。這樣,反而束縛了學生能力的發展。另外,美術教學過程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師和學生都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都具有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動作用。美術教師如善於啟發,就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培養情操。因此,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應掌握啟發式教學的兩個要點:
1、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結合
主導,指教師要注意引導和指導,使學生明確方向,掌握方法,不走彎路或少走彎路。在教師簡明講解後,就要放手讓學生去思考、探索、創造,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例如:《素描靜物寫生》教學中的輪廓線表現要求畫得淡一些,不能畫得象粗黑鐵線框一樣。為什麼要這樣去畫?教師要講解。通過教師講清輪廓線的含義:“輪廓線是物象形體的骨架,是外輪廓線和內輪廓線的集合,它自身並沒有獨立的意義,在深入色調後都要消失在不同色調的麵裏”。這樣學生就明白,並自動地按教師的要求去做。再如:“為什麼要求用直線起稿逐步切削描繪輪廓呢?因為直線容易把握大的比例關係。”通過教師的講授和演示,學生懂得了知識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會樂於主動地運用它,在運用中帶有創新,從而避免盲從。然而,盡管教師在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畢竟隻能引導,而不能包辦代替。因為學習是一種能動過程,內因是決定性的因素,起決定的作用。教師要創造條件,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如果隻有教師的積極性,學生卻處於被動狀態,教師的積極性也僅僅是一種主觀願望,教師的知識與要求,不能轉化為學生自身的東西。所以,學生能否積極主動且堅持不懈地學習,敢於和善於探索創新,也是教學能否收到預期效果的關鍵。手工教學內容《小小筆插》製作,通過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在講授造型、製作原理、材料運用以及各種肌理、質感、色彩等的加工處理時,指出由於金屬的軟硬、木頭的紋理、紙的薄厚、塑料的可塑性能等等特點的不同,就產生不同的審美價值。教學中充分利用各種材料的各種特性組合、拚湊、編織、雕刻等手法組織學生進行創作。教師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及生動形象的語言舉例和比喻,活躍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與創造思維,引導他們進入廣闊的形象空間,自己去發現、認識與創造。這樣,學生以一種強烈的好奇心與主動的參與意識進行創造,使用的材料各式各樣,如:飲料瓶、舊紙盒、小木片等等,使之變成了形象各異、五彩繽紛的小筆插,其教學效果是單純臨摹仿製的教學所無法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