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曆史教案實例(一)
《奴隸製國家的建立》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一、掌握國家概念的定義;了解國家產生的曆史條件和過程,進而認識國家的本質。
二、懂得國家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社會生產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三、弄清私有製、階級和國家產生之間的關係及其共同原因。
【教學重點】國家的產生。
【教學難點】國家的本質。
【課前準備】
一、布置預習,要求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的框架結構和中心內容。
二、繪製《國家與氏族機構區別比較表》。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課,導入新課
(提問)為什麼說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是兩大對立的階級?
(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在原始社會後期,由於私有製產生,導致了貧富分化,使氏族成員分裂成為兩大對立的集團——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這兩大階級在社會生產中各處於不同地位,奴隸主階級用野蠻手段強製廣大奴隸勞動,榨取奴隸的勞動果實,他們的利益是根本對立的。當這兩大階級的對立和鬥爭達到不可調和的程度時,社會將會出現什麼樣的現象呢?我們這堂課將要討論這個問題。(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提示課文內容
(提問)這一框的中心內容是什麼?下設哪幾個目題?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提示)第三框的中心是講國家的產生及其本質。下設三個目題;
第一目“我國夏王朝的建立”,從史實入手,具體介紹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奴隸製國家的建立過程;
第二目“奴隸製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概括所有奴隸製國家的形成過程;
第三目“奴隸社會的形成標誌”,說明奴隸製國家和一般意義上的國家的本質。後兩個目是從第一個目的典型事例中引出的一般理論觀點。
三個目係統地說明了奴隸製國家建立的有關知識。在對課文有了總體了解的基礎上,請再細讀課文一遍,思考下麵幾個問題。
(教師用投影或小黑板出示閱讀思考題,要求學生邊讀邊議,勾畫重要句段,教師巡視,參與議論)
思考題:
1.我國夏王朝是在什麼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2.“奴隸製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這一目講了哪兩個要點?
3.什麼是奴隸製國家?什麼是國家?
三、讀議、歸納
(針對學生自學中提出的疑難點,教師作出針對性的歸納與講解)
歸納1 我國夏王朝的建立是由部落聯盟演變成奴隸主對奴隸實行專政的統治機構(板書)
夏王朝的建立,是從夏禹破壞“禪讓”製開始的,使氏族、部落逐漸發生演變:民主協商大事變為首領獨斷專行;由過去民主推選首領,變為暴力奪取王位;由禪讓製變為王位世襲製和終身製;部落聯盟會議變為設有軍隊、監獄的暴力機關;這樣,部落聯盟最終演變為奴隸製國家,夏王朝就成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奴隸製國家。
歸納2 奴隸製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板書)
奴隸製國家是階級矛盾激化的結果。隻有階級矛盾達到不可調和的程度時,才能產生國家。沒有階級,沒有階級矛盾和鬥爭,也就不會有國家的產生和存在。這一目有兩個要點:
(1)奴隸製國家建立的根本出發點,是為了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板書)
奴隸主的殘酷壓榨,勢必激起奴隸的反抗。階級剝削和壓迫一天天加重,階級矛盾也越來越尖銳,已經達到不可調和的地步。奴隸主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僅僅在經濟上占統治地位是不夠的,還必須在政治上占統治地位,這就必須設置軍隊、法庭、監獄等暴力強製機構,作為鎮壓奴隸反抗的工具。於是,作為階級統治工具的奴隸製國家就應運而生了。
(2)奴隸製國家的形成過程,就是氏族組織向暴力機關的演變過程(板書)
用投影顯示《國家和氏族機構區別比較表》
從中可以看出,在私有製和階級產生以後,原始性質的氏族、部落議事會已不可能存在,氏族組織的性質和內外職能等都起了變化,演變成了奴隸製國家。奴隸製國家的形成過程可以這樣歸納:氏族→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