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的民族運動》講答教案設計
【目的】
1.掌握這個時期民族運動兩個階段的特點、性質及朝鮮、印度、土耳其民族運動的過程。
2.認識帝國主義的侵略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落後的根本原因。帝國主義的經濟繁榮建立在掠奪殖民地的沙灘上。
3.指導高考複習和答題的方法。
【重點】
1.朝鮮淪為殖民地的過程及反日武裝鬥爭。
2.印度反英運動的發展及特點。
3.土耳其資產階級革命取得勝利的原因及其主要成就。【方法】講述與答辨
【教具】
1.印尼歌曲《梭羅河》錄音
2.世界地圖:亞非拉民族運動
3.非洲和朝鮮、印度、墨西哥三國輪廓地形圖(自畫,剪貼,包括各國國旗英文名稱)
4.表格:《19世紀末—20世紀初民族運動簡表》
【課時】兩堂課
【課前布置】
1.課前放印尼歌曲《梭羅河》
2.黑板布置:左掛表格,右掛世界地圖,中寫課題。
【教學過程】
(一)重視目錄
讓學生翻開課本的目錄,指黑板上掛著的表格。
19世紀中期,民族運動的初期階段,即“風暴”階段。反殖民反封建是其任務,太平天國運動和印度民族大起義是其典型。這一曲是由王公和貴族、士兵和農民唱主角。那時候,那裏還沒有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課本是近代第十二章——亞洲風暴。
19世紀末,民族運動的中期階段,即“覺醒”階段。反帝反封是其任務,屬舊民主主義革命範疇。辛亥革命是一個典型。這一曲是由資產階級唱主角。課本是近代第十七章——亞非拉民族運動。
20世紀初,十月革命後,進入民族運動的新階段,即“解放”階段。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由無產階級唱主角。前麵的舊民主主義革命,屬於資產階級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換句話,就是得到世界資產階級的支持。而新民主主義革命,屬於無產階級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就是得到世界無產階級的支持。課本是現代第三章第二節民族解放運動。
20世紀30年代,則是世界反法西斯鬥爭。課本是現代第七章——反法西斯鬥爭。
(二)注意前言
翻開課本,每章、節都有短短幾句前言。這裏先看帝國主義入侵亞洲的情況。
亞洲是帝國主義入侵最早的地區。英、法、德、俄、日、美六個帝國主義國家入侵。各占幾塊地方。在東亞地區是日本的侵略更加猖獗。日本是個暴發戶,趕在列強過渡到帝國主義之前,完成了資產階級改革的任務,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它又抓住時機,搭上帝國主義列車,加入了帝國主義大家庭行列,成為亞洲唯一的帝國主義國家。這時亞洲的形勢,正如列寧所說:是“亞洲的覺醒”。亞洲各國進行反帝反封的資產階級革命,提出要“獨立”,要“共和”,獨立、共和高於一切。中、朝、印三國再加上土耳其。中、印是關鍵,中印人民站起來之日,正是帝國主義鎖鏈解體之時。
至於非洲和拉美的情況,待在後麵分國概述中說明。
(三)分國概述
具體了解各國民族運動的特點和趨勢。先看亞洲三國,朝鮮、印度、土耳其。
1.朝鮮:(貼朝鮮地形圖輪廓及當年國旗)朝鮮是半島,東西900裏,南北 2100裏,合稱 3000裏江山,太極八卦旗是當年韓國國旗。近代朝鮮的曆史,可謂一步步地淪為日本殖民地的曆史,也是朝鮮人民不屈不撓地反日鬥爭的曆史。朝鮮的對手,不是老殖民國家葡、西、荷,也不是老帝國主義英、法、德,而是兩個帝國主義晚輩俄、日。日本又是封建軍事帝國主義。朝鮮李氏王朝,又老又弱,從1392年李成桂建立,到最後一個國王李熙,經曆500多年。朝鮮怎樣淪為殖民地?可按5個年代來說明。(提問)
1876年江華條約後,朝鮮開始淪為半殖民地;1894年甲午農民戰爭後,日本加強對朝鮮的控製;1905年日俄戰爭後,朝鮮變成日本保護國;1907—1911年義兵運動失敗,日軍殘酷鎮壓朝鮮人民;1910年日本通過《日朝合並條約》,正式吞並朝鮮。
朝鮮人民又是如何進行反日鬥爭的?可分三個階段。
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有甲午農民戰爭和義兵運動;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有1919年三一運動;三十年代反日武裝鬥爭階段中,金日成領導的反日鬥爭,後來成為世界反法西斯鬥爭的一部分。到1945年日本投降,朝鮮結束了殖民地的曆史,開始了一個新時期。
2.印度:(貼印度地形圖輪廓及今日國旗)位於南亞次大陸,當年包括今日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三部分。約400萬平方公裏麵積,有 7億人口(二戰後 60年代統計)。英國統治了印度200年。印度國內有三條繩索高懸,階級矛盾、民族糾紛、宗教瓜葛纏在一起,隻要英國一挑動,內部就沒完沒了地爭鬥下去。英國一麵掠奪糧食原料;一麵開發銀行鐵路,企圖長期占領。他們把印度當作英王皇冠上的明珠。
近代印度怎樣淪為英國殖民地?可按4個年代來說明。(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