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學導讀 三(1 / 3)

然而冤家路窄。這次法庭上的巧遇,又重新勾起他往昔的記憶,迫使他正視自己的負心、卑鄙和懦弱。這時他隻怕卡丘霞會把同他有關的事情和盤托出,弄得他當眾出醜。他已無心聽取法庭上冗長的發言,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瑪絲洛娃身上。他的內心有所觸動,產生了一種懺悔感,但同時又極力想把這件事看作是一個偶然的巧合。事過境遷,一切都會很快地過去,而不致影響他的生活方式。這時法庭進行宣判:瑪絲洛娃被判去西伯利亞做4年苦工。聶赫留朵夫剛聽到判決時甚至有如釋重負的感覺,因為在這之前,他原本料想她會無罪釋放,那麼如何對待她,則是他將麵臨的一個現實的難題。現在好了,西伯利亞和苦工,斬斷了他跟瑪絲洛娃保持任何關係的可能。然而,瑪絲洛娃聽到判決後忽然高聲喊著:“我沒罪,沒罪啊!”她的哭喊聲震蕩著聶赫留朵夫的心靈。恐懼和悔恨同時向他襲來。他自言自語道:“不行,這個案子不能這樣了結。”這時他完全忘卻了適才宣判時那一刹那的歹毒情緒。聶赫留朵夫悔恨自己在討論案情時心不在焉,沒有認真推敲,以致造成重判,這是個不可原諒的疏忽。他決定去找律師法納林商談上訴事宜,盡力減輕她的厄運。

聶赫留朵夫離開法納林律師,去柯爾查庚將軍家赴宴。他去那兒是為了尋找一種閑散安逸的環境,可是今天他對這房子裏的一切都感到厭惡。老柯爾查庚那種自得其樂的庸俗神態,不禁使他想起此人在當省長期間常常無端鞭撻甚至絞死許多人的猙獰麵目;米西小姐公然把他視為稱心配偶的眼神也令他生厭。往日他在這裏的文雅、豪華、和睦、舒適的感覺消失了。於是他便告辭回家。

回到家後,他怎麼也抹不掉瑪絲洛娃那一對微微斜睨的黑眼睛珠淚滾滾的畫麵,他非常難過。因為從前的他和現在的他,這中間的差別,比起卡丘霞和判刑的妓女中間的差別是同樣的大。從前他胸懷坦白,誠懇正直,可現在他卻深陷在虛偽和自私之中,而這種虛偽和自私在他四周的人看來,竟成為真實和無私的美德。他無法不作假地和米西一刀兩斷;無法解決既認為地主占有土地是不公平的,可又繼承母親所傳下的土地這個矛盾。最後,怎樣才能贖回他對卡丘霞所犯的罪孽呢?金錢能夠贖罪嗎?他清清楚楚地記得離開姑姑家的前夕,他怎樣將100盧布塞給卡丘霞後跑掉。當時他感到的那種恐怖和厭惡現在又回到了他的胸中。他既是自己的原告,又是自己的法官。盡管他內心有個聲音在為自己辯解說:你不是曾試圖改過自新,結果都是一場空嗎?可是,這時聶赫留朵夫的心已覺醒,他下定決心:不管付出什麼代價,也要打破這個束縛我的虛偽;我要對人人說老實話,做老實事。我是卡丘霞落到今天這悲慘境地的直接原因,我請求她寬恕。如果必要的話,我情願跟她結婚。刹那間,他被自己精神上的完善、道德上的複活所感動,止不住流下自憐自愛的眼淚。

聶赫留朵夫為上訴事宜四處奔走。他親自到監獄探望瑪絲洛娃,呐呐地詢問她過去的情況。瑪絲洛娃則簡單地、憤憤地說:“主人一瞧出我有身孕,就把我攆出來了,孩子生下就死了,謝謝上帝,事情早已過去。”聶赫留朵夫立刻表示:“不,還沒完,我要贖我的罪”。這時瑪絲洛娃不禁想起那可怕的夜晚:當她得知聶赫留朵夫給姑姑的電報說他不能下車去看望姑姑時,她決定親自到車站去。她拖著有孕的身子,一節車廂一節車廂地找。突然,隔著玻璃窗,她看見他在柔和的燈光下喝著酒,眉開眼笑。待她舉手敲打玻璃時,列車開動了,她在風雨的黑夜中緊緊追趕……荒野裏回響著她悲痛的哭聲。從那時起,她不再信仰上帝和善良,認為那全是騙人的,人人都把她看作賺錢或取樂的對象,她不懂這是為什麼,也不想往深處想,心裏煩悶時就借酒澆愁,男人們需要她,她也得利用男人,占他們的便宜才行。想到這裏,瑪絲洛娃便帶著媚笑對聶赫留朵夫說“沒甚麼可贖的”,心裏卻盤算著怎樣才能利用。她對聶赫留朵夫為她上訴一事並不太關心,而當她向他要10個盧布時,倒是聚精會神地瞧著他那隻捏著鈔票的手。

這初次會麵後,聶赫留朵夫決計用跟瑪絲洛娃結婚的辦法來挽救她的靈魂。他不再去看望米西小姐,改變了生活方式:辭退傭人,租出大房子,處理掉生活上多餘的東西。但是更困難的還是上訴。他四處奔走,磨破了嘴,花足了錢。為了讓瑪絲洛娃在上訴書上簽字,他又來到監獄。聶赫留朵夫再次請求瑪絲洛娃寬恕,說他覺得在上帝麵前有責任同她結婚。這時瑪絲洛娃突然變色道:“上帝,甚麼上帝,當初你要想起上帝就對了”,“現在你打算用我來拯救你自己,好讓你上天堂”,“我情願上吊也不跟你結婚”,“我是犯人,你是公爵,這兒沒有你甚麼事,走開”。說著便哀怨地哭了起來。聶赫留朵夫也淒然淚下。瑪絲洛娃瞧著他,暗自驚奇。

本來,聶赫留朵夫一直在玩味地欣賞自己的悔悟和純正的居心,現在他才真正明白自己罪孽的嚴重而深感後怕,他痛苦地感到絕對不能拋下她不管。

瑪絲洛娃等一大批犯人6月初就要動身去西伯利亞,聶赫留朵夫打算,上訴一旦被駁回便上書皇帝,請求減刑,同時決定跟瑪絲洛娃一塊兒上路,為此他必須去田莊料理一些事務。走前他再次探望瑪絲洛娃,瑪絲洛娃告訴他自己已經戒酒。

聶赫留朵夫大學期間曾信奉和宣傳亨利·喬治的學說,把父親的田產分發給農民。但是他從軍後養成的揮金如土的習慣,使他把早先的見解丟到了腦後。他從不問母親的錢是哪兒來的。母親死後,財產由他繼承,於是私有的問題直接擺在他的麵前。如果在一個月前,聶赫留朵夫便會說他無力改變現存製度。可是現在,他無論如何都不能再這樣拖下去了。他決定把田地以低微的租金租給農民。田莊上農民赤貧的狀況使他大為吃驚。他目睹造成老百姓全部災難的直接原因是土地不在他們手中,因此他一方麵把土地租給農民,同時把所收的租金又作為造福農民的一份基金。可是農民們怕上當,遲遲不敢相信。聶赫留朵夫向衣衫襤褸的農民們散發了銀錢後當即離開了田莊。

聶赫留朵夫為上訴的事來到彼得堡。他求親告友,四處奔走,但人們大都認為他的行為古怪,思想危險;聶赫留朵夫對他們也看不順眼,話不投機。不久,大理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聶赫留朵夫向皇帝寫了請願書後便離開了京都。

聶赫留朵夫一回到莫斯科,便著手動身的準備。炎熱的7月,他跟隨瑪絲洛娃一行苦役犯上路了。犯人們被關進囚車,聶赫留朵夫坐隨後的客車。為了減少男刑事犯對瑪絲洛娃的糾纏,聶赫留朵夫設法將她調到政治犯隊伍中。瑪絲洛娃在這裏感到猶如到了一個平等的世界,這使她的性格起了很大的變化。有個叫西蒙鬆的政治犯非常尊重和體貼她。這種高尚的感情滌蕩了瑪絲洛娃心靈上的汙垢,複活了她純潔、明朗的天性。一天,聶赫留朵夫來到政治犯休息室,西蒙鬆突然坦率地告訴他:“我要跟卡丘霞·瑪絲洛娃結婚。”“卡丘霞不願意接受你的犧牲。可是她不問過你是絕不會做出甚麼決定的……,既然她不肯接受您的幫助,就讓她接受我的也好。這樣也許可以減輕她的惡運……”聶赫留朵夫說他不願意束縛她,一切由她自己決定,他表示很高興她遇見這樣好的一個保護人。但是他又感到有點失望,因為這樣的結局多少損害了他的犧牲的崇高性質,這時傳下了皇帝恩準的通知,瑪絲洛娃的苦役改為流放,就近執行。他急忙去告訴瑪絲洛娃,她說看守已告訴了她。她表示西蒙鬆上哪兒,她便跟到哪兒,並請他原諒沒有照他所希望的去做。

聶赫留朵夫因為瑪絲洛不再需要他而感到一陣難過,但使他更為苦惱的是:三個月來耳聞目睹的種種可怕的罪惡和不平、監獄裏的苦難和恐怖,他想不出有什麼辦法可以克服。可是後來他在《聖經》中讀到:人不但不可恨仇敵,而且要愛仇敵。這時,他認為自己找到克服的辦法了。

哈克口利·費恩曆險記

作者簡介:

馬克·吐溫(1835~1910)的出現在美國文學史上開創了一個新時代,美國文學在這位密西西比河哺育成長的偉大作家的作品裏,從內容到形式都獲得了自己的個性。馬克·吐溫善於直接表現自己經曆過的現實,以傳達個人的人生經驗。幽默以及從幽默發展來的諷刺是馬克·吐溫創作的最大藝術特色。

著作導讀:

南北戰爭前,在美國西部一個聖彼得堡鎮,有個少年叫哈克貝利·費恩。他父親是個酒鬼,已經失蹤一年多。道格拉斯寡婦收他為養子。寡婦的姐姐華森小姐是位老姑娘。她倆對哈克管教很嚴,但哈克討厭“規矩和體麵”,喜歡與好朋友湯姆一起玩“強盜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