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加索

畢加索(1881~1973),西班牙傑出畫家,法國現代畫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一生從事藝術創作和研究,幾度改變繪畫風格。每次轉折都有名作問世,對現代西方藝術流派有很大的影響,被公認為享有世界聲譽的繪畫大師。

畢加索出生在地中海沿岸的馬拉加,他的父親是一個美術教師。在他還沒學會講話以前,就從父親那裏接觸到了大量的繪畫作品。各種各樣的畫筆畫具,五光十色的顏料,煥發著藝術光彩的美術作品,都使他耳濡目染,給了他深刻的影響。他還沒有上學,就深深地愛上了繪畫。趁家人不在的時候,他常拿起父親的畫筆作畫,先在紙上畫人物、房子、樹木、小貓、小狗、小雞、小鳥,雖然不怎麼像,可他自己卻非常欣賞。小畢加索畫得興起,連牆上、地上也都畫上了他的“美術作品”。自己的手上、身上、臉上也不知什麼時候塗上了五顏六色。媽媽回來看了哭笑不得。他卻稚氣地說:“媽媽,看我畫的多美!”媽媽說:“看你亂畫的多髒!”假裝生氣要打他。他卻堅強地說:“不!不!我是畫畫。”爸爸回來聽見了哈哈大笑,說:“哈,我們家裏又多了一個小畫家!”

畢加索10歲時由於家境貧寒,全家移居巴塞羅那,從那時起父親正式教畢加索學畫。父親教育他:“繪畫是一門藝術,不能亂畫,要學會觀察、思考,要苦練出紮實的基本功,不斷探索繪畫藝術的真諦。”在父親的教育培養下,畢加索的藝術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尤其是素描畫畫得相當好。14歲時,畢加索的父親看到兒子的繪畫水平越發出眾,就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心愛畫筆送給他,對他說:“孩子,努力吧!希望你用這枝筆畫出更新更美的畫!你一定會比爸爸更有出息!”畢加索知道父親對自己寄予無限的希望,學畫更努力了。

就在這一年的秋天,在巴塞羅那美術學院任教的父親,親自帶他去參加學院的入學考試,沒想到老師在黑板上出了幾道數學題,畢加索絞盡腦汁連一道也算不出,急得滿頭大汗。這時老師遞給他一張紙,對他說:“答案全在上麵。”多虧了這位老師的幫助,畢加索才考進了美術學院。盡管畢加索的計算能力極差,但在繪畫方麵卻顯示出非凡的才能。父親教他學習美術的初等課程,隨後讓他參加了靜物畫、模特畫、油畫的學期考試,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更讓人吃驚的是,他隻用一天的時間就神奇地學完了一個月的課程。麵對這樣絕頂聰明的學生,美術學院的教授幾乎不知道教什麼好了。當時才10多歲的畢加索的作品已幾次在馬拉加和馬德裏獲獎。在勤學苦練中,畢加索特別注意觀察生活。他同情下層勞動人民的疾苦,經常深入到他們中間去體驗生活。一天,畢加索看到一個骨瘦如柴、衣衫襤褸的男丐,手裏拿著一個破碗,彎著腰,正在向行人討錢。他出神地望著這個乞丐,對乞丐的衣著打扮、一舉一動都細細地加以觀察,久久不願離去。回家以後,畢加索便創作出一幅乞丐行乞的人物肖像畫。他還觀察流浪漢、走江湖的馬戲演員等形象,並把這些人物維妙維肖地畫出來。這些畫的代表作有《少女肖像》《窮人的進餐》《賣藝人一家及猴子》等,較好地體現了他早期作品注重寫實的風格。

16歲時,畢加索創作了《科學與仁慈》,由此而嶄露頭角。19歲那年,他在巴黎舉行畫展,引起了法國畫界的注意。23歲時他定居巴黎,後來成了法國現代畫派的主要代表。所以,也有人稱他為法國畫家。

後來,畢加索摒棄傳統藝術表現方法,注意從形式上追求奇異,從上下、左右、前後、內外去觀察、描繪事物的形態,成了立體派的代表人物。1936年西班牙爆發戰爭,畢加索回到祖國參加了人民陣線。1937年德國法西斯把西班牙小鎮格爾尼卡夷為平地。畢加索聞訊後十分氣憤,立即畫了幅《格爾尼卡》,描繪了格爾卡小鎮遭轟炸後的慘狀,對法西斯行為表示了強烈抗議。德軍侵占巴黎後,一些納粹將領、士兵經常出入巴黎畢加索藝術館,爭相觀看畢加索的作品。有一天畢加索站在藝術館門口,給每個德國士兵一幅《格爾尼卡》的複印品。一個納粹分子問畢加索:“這是您的傑作嗎?”畢加索回答說:“不,這是你們的傑作。”

戰後,畢加索繼續積極參加和平運動。1950年,華沙召開世界和平大會,畢加索為大會畫了一隻昂首展翅的鴿子的宣傳畫。這幅畫榮獲國際和平獎。智利詩人聶魯達把它稱為“和平鴿”。從此,鴿子作為世界和平的象征就為世界各國人民所公認了。

畢加索的代表作還《瓶與壺》《農夫》《午睡》和雕像《抱山羊的男人》等。他一生畫風多變,由注重寫實到主張立體主義,由一度回到寫實主義到傾向超現實主義。他的作品對西方藝術流派影響極大。

116 中外名人的童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