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啟期安貧樂道
《列子·天瑞》:“孔子遊於太山,見榮啟期行乎成阝之野,鹿裘帶索,鼓琴而歌。孔子問曰:‘先生所以樂,何也?’對曰:‘吾樂甚多。天生萬物,唯人為貴,而吾得為人,是一樂也。男女之別,男尊女卑,故以男為貴,吾既得為男矣,是二樂也。人生有不見日月,不免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樂也。貧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終也,處常得終,當何憂哉?’孔子曰:‘善乎!能自寬者也。’”
〔解說〕:《列子·天瑞》所載,孔子遊覽泰山,看到榮啟期在成阝郊野行走,穿著簡陋,彈琴歌唱。便問道:“先生為什麼這樣快樂?”榮啟期道:“我的快樂很多。天生萬物,人是最寶貴,而我生為人,這是一樂。人有男女之分,男尊女卑,以男為貴,我生為男子,這是二樂。人生來,有的在幼小時就夭折的,而我年已九十,這是三樂。士人貧窮是常事,死亡是人生的終點,我能處常並能達到終點,還有什麼可憂呢?”孔子感歎地說:“好啊!你確是一位樂觀者。”
本故事是描寫榮啟期貧而樂的達觀人生。這與“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的樂觀人生是不謀而合的。
“樂觀”在人的一生中極關重要。因為在人的旅程中,是沒有平坦道路可走的,有各種艱難險阻、各種各樣的難關,都必須以百倍勇氣,一個一個去闖、去戰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