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現代化工程實驗的一條成功之路
一、曆史背景和時代背景
鐵器的發明和文字的使用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主要標誌。中國鐵器的使用早於歐洲,文字的使用有六千年的曆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從公元四世紀至十五世紀中國的經濟、文化、科學、技術均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語言文字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語言文字的發展是人類文明發展的見證,與語言文字關係最密切的科學技術的發明,始終是推動人類曆史發展最強有力的動力,如紙張、印刷術、字母打字機、電話和計算機的發明等,都具有裏程碑的意義。
漢語與漢字,是全世界使用人口最多、曆史最悠久的語言和文字、也是當代最有活力的一種語言和文字。當中國的經濟、文化、科學、技術還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時候,沒有人會說我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而當歐洲在文藝複興以後,已經大踏步地從中世紀的黑暗中走了出來,接著又完成了第一次產業革命和第二次產業革命,西方社會的經濟、文化、科學和技術的發展,不但全麵趕上、而且大踏步地超越了東方。貧弱的中國成了西方列強宰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落後伴著貧窮,屈辱伴著悲奮,渡過了近三個世紀。我們的語言被說成是'還沒有成熟到可以用字母來表達'的語言,我們的文字被說成是‘全世界最落後的文字',承認‘落後’並不可恥,它需要勇氣和自知之明,是反思和覺醒的表現。正是在這種曆史背景下,在一百多年來的前仆後繼、一往無前的革命洪流中,我國語文界的先驅分子,舉起了文字改革的旗幟,發動了切音字、羅馬化、拉丁化等一波又一波的新文字運動,到新中國建國初期,一個空前的蓬勃發展的宣傳、學習拉丁化新文字的運動,在全國形成。1954年,國家建立了領導全國文改工作的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從此,文改工作納入了有領導、有規劃、有步驟的發展階段。
在文改會的領導下,堅持‘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拚音方向’,根據音素化、拉丁化、口語化三原則,製定了全國統一的漢語拚音方案,並迅速在教育部門全麵推廣。同時大力加強方言地區的推廣普通話的工作,為實現文字拚音化進行思想、輿論、組織、師資等各方麵的準備。在改革開放以後,隨著信息化浪潮的到來,文字拚音化的呼聲再次高漲,拚音化的形勢,比過去任何時候都好。為了適應信息化對語言文字工作發展的更高要求,根據國家領導的部署,文改會適時地改名為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從戰略上加強了對語言文字工作的全麵領導,特別是語言文字信息處理方麵的領導。開拓了在語言文字信息工程領域進行拚音化的強化實驗陣地,進一步增強了語文現代化的動力和信心。現在,拚音編碼輸入法已經成為漢字進入計算機的主流輸入法。中國信息化的進程,正在推動著文字代碼文字化的進程,一種更加富有生命力的電腦漢字輸入法,必將應運而生。它將成為新一代的主流輸入法,電腦漢字既是漢字的輸入碼,又可以在電腦及其網絡環境中,起著文字的作用,直接傳輸和交換漢語的信息。從而折射出中國漢字拚音化的曙光。
電腦漢字的出現,一方麵象征著我國信息化開始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紅火了四分之一世紀的漢字編碼大潮,不可逆轉地走向衰落。同時,它又昭示著語文現代化的工程實驗,即將進入一個以拚音化為主要特征的新階段。在電腦漢字的推動下,全國統一的、更高效能的拚音漢字,必將應運而生、茁壯成長。
當全國統一的拚音漢字逐步普及,並在信息處理中發揮主導作用時;當拚音漢字通過莊嚴的法定手續,開始以第二種合法文字的身分,進入社會流通領域時;一種更加富有活力的‘一語雙文’相輔相成、長期共存的局麵形成的時候,我國語文現代化的曆史任務就圓滿完成了。
二十一世紀,將是中國實現語文現代化的最佳時期,因為我們可以通過信息化來強化推動語文現代化,再通過實現語文現代化去促進更高水平的信息化。這就是我們必須要走的路。
二、語文現代化的曲折而光輝的道路
語文現代化是我國一百多年來的大眾語運動、白話文運動和文字改革運動的繼承和發展,是當代語言文字工作的總目標和大方向。它包含著語言規範化和文字現代化兩個方麵,重點是文字現代化。它的最終目標,是徹底改變我國語言文字與信息化時代不相適應的落後狀態。
語文現代化所走過的道路,充滿艱難險阻,有高潮,也有低潮,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從總體看,它是沿著推動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方向前進的。這是無可懷疑、不能否定的。
有人說,文字改革已經失敗了,原因是文字改革的口號現在不提了,文改會的牌子也沒有了。作為文字改革當前的一項工作,漢字簡化已經曆史地完成了。經過幾代人使用的檢驗,證明基本上是好的,極少數有問題的已在調整之中。眾所周知,文字的曆史穩定性,比語言還大,動一個字要影響幾千年。不能隔幾年再來一次,那是對曆史文化繼承不負責任的態度。如果我們能在本世紀內實現漢字拚音化的飛躍,那麼,已經完成的漢字簡化,很可能就是方塊字發展史上帶有改革性質的最終的簡化。因此,現在不再提漢字改革的口號,不掛文改會的牌子,正是黨和國家正確決策的體現。
漢字拚音化的探索、研究與實驗,從外國傳教士開始,已有近四百年的曆史,中國的先驅們也搞了一個多世紀,但文字的拚音化,仍然停留在方案的基礎上,沒有實質性的突破,應該引起深刻的反思。反思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積極的反思是認真查找原因,深入分析,更新觀念,采取措施,積極改進;消極的反思則是強調客觀,尋找借口,自圓其說;更又甚者,由原來的拚音化的擁護者,一變而成了新的反對派。說什麼‘神奇的漢字’根本不需要拚音化。
在全世界諸多文字中,漢字的壽命最長,是唯一貫通古今、文化底蘊深厚、閱讀效率極高、生命力極強的文字。它的優點,應該得到肯定和保護。但是方塊字也確實存在著嚴重的缺點,它的難學是舉世公認的,事實上它已經嚴重影響到我國國民教育的現代化,使我國語文教學麵臨著嚴峻的形勢,廣大學齡兒童長期處於高負荷的緊張狀態,視力健康受到嚴重威脅(中、日兩國為倒數前兩位);它的無序性嚴重影響對漢字的科學管理,漢字的檢素是世界最難的;由於方塊字,使我們失去了一個漢字機械化的時代;在信息化時代,又使漢字進入計算機的時間,比西方遲後了四分之一的世紀;為了解決漢字的輸入問題,需要進行編碼,為了研究和學習、使用編碼,人們又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為了解決漢字的輸出問題,還要裝備一個包含全部字種、字號、字體與字型的點陣字形庫,而且隨著漢字量的增大和字形精密度的提高,字庫總容量呈指數上升,其規模可能是西文字庫的數千倍甚至更大,這就決定了同樣是計算機,同樣是搞文字處理,在相同的軟件及硬件資源配置下,西方和東方,根本就不可能處在同一條起跑線上。這就是必須麵對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