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語言學的ABC(1 / 2)

什麼是語言學的ABC

1999年我們在《漢字文化》上發表了《〈科學地看待漢字〉讀後感》後,雨立先生曾對我們這麼說:“還是從語言學ABC學起吧。”後來看伍鐵平教授的《語言和文化論文集》,也有好幾處對被他批評的人這麼說。看起來,語言學家似乎都想拿這些ABC欺侮人。

什麼是語言學的ABC?就是指它的一些基本常識。所謂常識,就是最普通的知識。由語言學家們以最簡要、最明潔、最普通的方法進行普及的語言學知識。於是,使得這些知識“人人皆知”,變成了常識。

一門學問中的某些基本概念,一傳十,十傳百,變成了常識。如果這些常識基本上是錯的,那就害人匪淺。在日心說出來之前,地心說是常識,當時的教會就拿這些常識火燒了布魯諾。一個人從無知,到有知,到能夠利用學來的知識進行工作或研究,隻有短短的幾十年。如果學來的都是錯誤的常識,他帶上這些“常識”工作或研究,不僅終生做無效勞動,還會給社會造成損害。

是人,就有這麼一個弱點:先入為主。作為常識,就會有許多人傳誦。我們沒有學習,也會從別人口中傳過來。如果這種常識是錯的,有人為之駁正,不管有無道理,首先被懷疑的不是這些“常識”,而是對它的駁正。但是,這決不是壞事。

我們的這個本書,主角是三篇文章:第一篇講起源,第二篇講規律,第三篇講常識。由於分篇寫成,其中不免有重複,希望讀者諒解。

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我們就看過聯合國的官員吳文超先生的一些文章,說語言先於文字,我們就有些反感。我們認為這個講法在開啟無意義的“雞先蛋先”之爭,當時就想寫文章反駁。後來覺得既然無意義,就免寫,省得落入圈套。“語言先於文字”這個論點,有很明顯的邏輯錯誤。可是我們問過不少人,從大學教授到一般教師,隻要識幾個字的,都說這麼講沒有錯,不僅“人人皆知”,而且是人人頷首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隻能要求自己寫的文章,對每一個概念都認真思考,要使自己的東西經得起質疑。1999年我們發表《〈科學地看待漢字〉讀後感》,2000年得到雨立先生的反駁,覺得“語言先於文字”之論被演繹得越來越荒謬了,故寫成《漢語漢字的起源》,以正視聽。

《漢字發展的時空規律和漢字變革的基本特性》也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寫好的,投稿多處無從發表。後來到上海開“書同文”學術研討會被發表在《書同文論文集》的第二輯裏。此文從大時空的角度展示漢字的發展規律,實質是對漢字拚音化的否定,當然也同時否定了周有光先生的《文字改革概論》。想不到蘇培成先生會大光其火,並在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的《簡報》上發表公開信,說我們無知。更想不到上海“書同文”研討會的發起人周勝鴻先生會回給蘇先生一封如此低三下四的回信。我們這個本書也把這些爭論附帶一起發表。我們希望讀者不要認為這是沒有意思的個人意見,其實質是一個為人為學的重要問題。

《中國需要自己的漢語言學——語言學ABC問題》這篇文章,是今年年初完成的。雨立先生的文章最後一段說:“如果這位會長還不明白的話,我們請他認真讀一讀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中有關‘符號’、‘能指’和‘所指’的論述,從語言學的ABC老老實實學起。不要連一些基本概念都還沒有弄清楚,就急著發文章,指手劃腳,嘩從取寵,混淆讀者視聽,擾亂語言學界的正常學術研究。”後來又看了伍鐵平教授的《語言和文化評論集》有好多處重複說人犯“常識性錯誤”和要別人“從語言學的ABC學起”之說,不能不讓人覺得這裏麵的語氣之厲,更讓人感到他們在借“ABC”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