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的發展背景(1 / 2)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的發展背景

人類社會的文明史與有色金屬息息相關。物質世界的107種元素中,有色金屬占了一半以上,它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隨著社會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有色金屬應用的領域越來越廣。它已成為國民經濟所必需的基礎材料,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有色金屬所包括的範圍,各個國家不盡相同。一九五八年中國將下列64種元素劃歸有色金屬範疇,它們是:鋁、鎂、鉀、鈉、鈣、鋸、鋇、銅、鉛、鋅、錫,鈷、鎳、銻、汞、鎘、鉍、金、銀、鉑、釘、銠、鈀、餓、銥、鈹、鋰、銣、銫、鈦、鋯、鉿、釩、铌、鉭、鎢、鉬、镓、銦、鉈、鍺、錸、鑭、鈰、鐠、釹、釤、銪、釓、鋱、鏑、鈥、鉺、銩、鐿、鑥、鈧、釔、矽、硼、硒、碲、砷、釷。

從曆史上看,銅器早於鐵器進入人的生活,在人類社會的發展中起過重大作用,當今世界,從簡單的生產、生活用具到航天、核能。微電子等新技術,都離不開有色金屬。在電力工業中,發電機、電動機、輸變電等都要用大量的銅、鋁金屬,目前每裝機1萬千瓦就需要銅、鋁約800噸。在交通工業中,飛機結構材料90%的重量是鋁鎂合金,火車、汽車、輪船製造業都需要大量的銅、鋁、鉛、鋅和其他有色金屬。在冶金工業中,各種合金鋼、高溫合金、精密合金都不可缺少鎳、鈷、鎢、鉬、鈦、釩、铌、稀土金屬等元素。在機械工業中,有色金屬及其合金是各類機械製造必需的重要原材料。在通訊工業中,通訊設備、電纜、電線使用大量銅、鋁、鉛、鋅、錫、金、銀等有色金屬。在電子工業中,銅、鋁、錫、金、銀、鉑族金屬、高純矽、鍺、镓、銦、砷、鈹、鉭、铌等都是主要材料。以集成電路為基礎的微電子技術,主要依賴於半導體材料。在航天工業、核工業中,大量使用鋁、鎂、鋯、鉿、鈹、鋰及其他有色金屬合金。鈦、鎢、鉭、铌、鉬、釩及其合金是火箭、人造衛星、航天飛機的重要結構材料。在石油、化工、玻璃、陶瓷、皮革、紡織等工業中,稀土金屬已得到廣泛使用。在農業上,稀土金屬化合物微量肥料在中國已推廣使用。總之,有色金屬在發展社會生產力中起著重要作用,有色金屬的消費水平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生產有色金屬的國家之一。銅冶煉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商周時代已大量冶鑄青銅,創造過燦爛的“青銅時代”文化。之後,在相當長的曆史時期,直至元、明乃至清初,銅、錫、鉛、鋅等有色金屬的生產和技術一直處於世界前列。但是,由於帝國主義的侵略掠奪和封建製度的束縛,近代中國有色金屬的生產停滯不前,設備簡陋,技術落後。新中國建立前夕,有色金屬工業的物質技術基礎十分薄弱,生產廠礦有的瀕於崩潰的邊緣,有的已淪為廢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十分重視發展有色金屬工業。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陳雲、李富春等中央領導人曾多次聽取有色金屬工業的發展彙報,決定戰略大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鄧小平、胡耀邦、趙紫陽等也多次過問和研究有色金屬工業的發展問題,作過許多重要決策。這一時期,方毅受國務院委托,負責領導有色金屬工業,並著重抓了包頭、金川、攀枝花三大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