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彰文品

1989年11月25日,是巴金85歲生日。如果以巴金在《小說月報》發表小說處女作《滅亡》作為他文學道路的開始,這一年也是他文學創作生涯60周年。廣大讀者和中外文學界,用各種方式表達他們對於巴金的人品、作品的由衷愛戴和對老人生日的誠摯祝願。11月中旬起,海內外的賀信、賀電紛至遝來,20日以後,花籃和賀禮不斷寄到或送到家中。夏衍送來一個由85朵含苞待放的小紅玫瑰組成的花籃,老舍夫人胡絜青送來她特意畫的一幅不老鬆,王蒙捎來一株靈芝。冰心托人送來一隻精巧素雅的竹編瓷胎花瓶,並附用毛筆寫的一紙短簡:

這隻花瓶代表我向你祝壽!她將時刻站立在你的座旁,你將從她所供養的四時不斷的繁花密葉中看到我的微笑!

巴金老弟

冰心 乙巳深秋

冰心與巴金見麵不多,通信卻一直密而不斷。巴金尊稱比自己年長4歲的冰心為“大姐”說這位“我們新文學的最後一位元老”是“思想不老的人”,並表示,“她是中國知識分子的良知,我敬重她的人品並以她為榜樣”。冰心說,“我同巴金30年代就認識了,我曾寫過魯迅先生贈瞿秋白的一副對聯送他:‘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就感到這已說盡了一切。”可見,他們之間的相交有多厚,相知有多深。上海的朋友得地利之便,可以在當天上門祝賀。這一天,市長朱鎔基登門送上一盆已栽培30多年的“珍秀小葉羅漢鬆”,祝老人永遠不老。

在眾多的生日禮物中,還有兩件值得提起,一件是北京部分作家送來的祝壽畫卷,畫卷上方是漫畫家丁聰手繪巴金頭像和冰心的題詞:“這幅畫畫得神似,你是一輩子願作泥土、追求光明的不失赤子之心的‘大人’!”下麵有夏衍、王蒙、葉至善、孔羅蓀、唐弢、卞之琳、吳祖光、梅誌、樓適夷、袁鷹、薑德明、鬱風、張兆和、邵燕祥、黃宗江、新鳳霞、馮亦代、潘際坰、黎丁等26人的簽名。另一幅是油畫,也是巴金頭像,由上海青浦畫院院長作畫,出席首屆巴金學術研討會的50餘位中外學者、專家簽名。這兩幅畫,寄托著文學界、藝術界對巴金壽辰純潔真摯的祝福。

11月25日上午,四天前開幕的“首屆巴金學術研討會”閉幕。下午,由中國作協上海分會、北京圖書館、中國現代文學館、上海文藝出版社主辦的《巴金文學創作生涯六十年展覽》在上海美術館開幕。這個展覽1987年10月15日在北京圖書館首展,1988年又在成都展出過,這次作了較大的修改和調整,內容更加充實和完善。展覽展出的850餘件展品中,有巴金不同時期的照片400餘幀,部分作品的手稿、國內外各種版本的巴金著作和譯作,還有巴金編輯的部分刊物,以及巴金收藏的其他作家的手稿和簽名本著作等。在開幕式上,老作家柯靈用散文詩式的語言和意蘊,作了題為《他交出了自己的心》的精彩講話。柯靈說:

在巴金同誌作品中經常出現的一句話,是“交出了自己的心”。要理解巴金漫長的文學和生活道路,需要深入的調查研究,細致的藝術和學理分析,但這句話無疑是最簡潔的概括,一把開啟暗鎖的鑰匙。

在這個創作生涯展覽中,我們可以看到巴金60年來的心路曆程。一路灑滿的是汗,是淚,是血,是苦澀和憤懣,但更多的是愛,是同情,是對祖國和人類美好的理想:一顆火熱的心。

在令人痛心疾首的“文革”十年之後,巴金愛引證高爾基草原故事中的《勇士丹柯》:“他用手抓開自己的胸膛,拿出自己的心來,高高地舉在自己的頭上。”他還引用過高爾基的小說《鷹》:一隻勇敢堅強的鷹,“胸口受傷,羽毛帶血”,不能高飛了,就用腳爪走到懸崖邊,展開雙翅,撲騰騰投入大海。巴金就是這樣做的。

心就是生命,就是永恒。尤其是對忠於人生忠於藝術的作家。病莫病於心冷,哀莫哀於心死,悲莫悲於心的腐爛。

巴金把心整個交給了人民,贏得了人民的感謝和尊敬。把他當作自己的親切的作家。——這就是人民送給他的桂冠!

年邁的巴金寧靜地坐在高背木椅上不停地思考,握著手中不大聽指揮的筆頑強地繼續寫作,廣大讀者和研究者對巴金思想、創作的研究也不斷取得進展。1981年以來國內的巴金研究領域,呈現出新枝競露、果實累累的氣象,除大量研究論文,僅專書、專著就達數十部。

為了更好地交流、總結巴金豐富的創作經驗,研究、探討巴金的創作道路和思想曆程,推動研究工作的深入開展,有關巴金的學術研討會也開始舉辦。

上海是巴金居住時間最長的城市,他在這裏創作、發表了一生中許多重要作品。1989年11月21日至25日,由複旦大學中文係、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等聯合舉辦的首屆巴金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市近郊澱山湖畔的青浦縣城召開。參加會議的有來自上海、北京和四川、福建、山東、江蘇、安慰、浙江、廣東、天津、遼寧、內蒙古等省、市、自治區以及日本、加拿大的50多位海內外學者。學者們在嚴肅而和諧的氣氛中,切磋研討有關巴金作品、思想、文學道路和巴金研究的種種問題。學者們用自己的方式——獨立思考的研究成果和推進研究工作的實際行動,來表達對巴金這位以筆作武器為光明和正義不懈奮鬥的文學巨匠的理解。提交會議的論文有40多篇,內容涉及到五個方麵:一是回顧巴金研究的狀況,展望未來的發展前景;二是從不同角度重新認識巴金的思想軌跡、心靈曆程和創作;三是評析巴金小說的美學價值;四是評論五集《隨想錄》的意義和價值;五是探討巴金在現代、當代文學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