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頑固不化害死人 (2)(1 / 2)

提出和親的單於,不是之前王莽派人去忽悠的那個烏珠留若鞮單於,而是他曾經封的孝單於。孝單於可謂因禍得福,他跑回匈奴後,烏珠留若鞮單於把他貶到一個差位上。可沒多久,烏珠留若鞮單於就崩了。匈奴內部經過考察,新任單於還是讓孝單於來當。

孝單於能當上匈奴大單於,還得感謝一個漢朝女人。那個人,就是曾經和親的王昭君。王昭君嫁到匈奴後,她的和親思想深入人心,傳到了她的大女兒身上,後來大女兒出嫁後,又傳到大女婿身上。而支持孝單於當匈奴大單於的,就是王昭君的大女婿,時為右骨都侯。

王昭君的大女婿右骨都侯,跟孝單於做了筆政治交易。說,他支持孝單於當大單於,但是大單於必須跟新王朝和親。孝單於想都沒想,就答應了。於是,孝單於當上匈奴大單於後,就派人來和親了。

匈奴人想和親,對王莽來說,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因為他主張對匈奴開戰,鬧得前線後方的百姓,都沒過上人的日子。所以匈奴提出和親,恰好可以給他一下台階下。

然而,匈奴使者告訴王莽,關於和親,單於有個小小的要求,就是請新王朝把他的兒子遣送回國。

王莽一聽,傻了。

孝單於想要兒子,為何之前逃回匈奴時,不帶上一起跑路。他那個當人質的兒子,早被他拖出去砍了,去哪弄個活人給你遣送?但是,沒有兒子交還單於,想繼續和親,那就夠懸了。

衝動是魔鬼,王莽後悔已經來不及了。但是,王莽馬上就有主意了。單於想要兒子是吧,沒問題。隻要談判成功,什麼都好說。

王莽這招,就叫忽悠。然而,忽悠得了今天,能忽悠得了明天嗎?當時,砍殺孝單於兒子時,許多外國使者都在現場的。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這個道理,王莽還是知道的。然而,王莽決定,趁風穿透牆壁之前,簽下和親協議。於是乎,王莽動作極快,派出代表團,前往匈奴談判。原來的匈奴使者,就先拖住,留在長安。

王莽的代表團,攜帶大量黃金和布匹,贈送給孝單於。然後,他們又拍著胸膛對單於保證說,單於您的兒子還活著,隻要簽了協議,我們馬上就給您送回來。

孝單於像吃了一粒定心丸,就簽了條約。不久,代表團回國,王莽就命令撤軍。這時,匈奴使者也終於回國了。

事實上,匈奴回國之前,已經打探到,孝單於的兒子,早被王莽砍了。於是乎,他們回到匈奴後,首先把這個不幸的消息,告訴了孝單於。

孝單於一聽,好像啞巴吃黃連,想說想說不出話來。王莽忽悠他,這已經是第二次了。之前,王莽派人攜帶重金,把他三兄弟騙入中國境內,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封他為孝單於。現在,殺了我兒子,還騙我簽了和親協議。

隔著千年的時空,我仿佛聽見了蒼茫曠野中,傳來了孝單於一句衝天的怒吼:王莽,你這個大騙子,老子跟你沒完!

沒完,那就繼續玩吧。不管彼此,無論對錯,終有一天,大家都跟著玩完的。

最後的王太後

王莽熱衷於古儀研究,並非沒有一點實用價值。比如王太後的曆史定位,這是個禮教技術難題,經過王莽認真努力,終於把它攻克了。

王太後已經很老很老了。人老不死,謂之賊,王太後卻活得比賊難受多了。在她這整整一生,經曆四世皇帝,丈夫活不過她,兒子活不過她,自以為強悍無比的傅太後活不過她,傅太後的孫子,雙性戀漢哀帝也活不過她。她的一生,簡直就是一部活的曆史,承載了太多的滄桑與變換。那一幕幕活人活劇,就像泡影一樣在他麵前破裂,蕩然無存。

這麼一個國寶級老太婆,卻給王莽出了一個難題。王太後掛著漢朝的封號,卻享受著新王朝的陽光和高級待遇,嚴重違背常規。於是,王莽就想琢磨著,以新王朝政府的名義,給王太後封個啥號才合適呢。

當然,王莽知道,王太後生是漢朝人,死必是漢朝鬼,給她換封號,肯定不樂意。不過,在大事麵前,樂不樂意,都得聽王莽的。當初,王太後不是不樂意交出國璽,最後不都交出來了嗎。王莽想了想,下詔給王太後換了一個新尊號,名曰“新室文母太皇太後”。

尊號這玩藝,就像手機號,管用就行。所以,王太後也沒啥意見,但是下麵這件事不一樣了,王太後實在忍不住發飆了。

事情是這樣的,王莽認為,王太後既然是新王朝的太後了,那麼就應該按新王朝的規矩,給王太後找個像樣的葬地。王莽找呀找,一拍腦袋,竟然想到了一塊風水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