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陌上誰家少年郎(1 / 2)

元嘉七年。

天色明澈,日色若金。

一隊肅穆的皇家儀仗隊在古木蒼蒼的雁雲山腳下緩緩行走著,鮮衣怒馬的羽林軍在前方揚鞭開道,龍旌鳳扇,雉羽夔頭,緊跟著兩把曲柄九鳳金黃傘,兩側紅衣宮人手持焚著禦香的八角金爐,又有香珠、繡帕、漱盂、拂塵,簇擁著一頂由十六個內侍抬著的金黃繡鳳鑾轎,在陽光下耀眼奪目煌煌令人不敢逼視,鑾轎後跟著一乘翠蓋珠纓八人大轎,數百人緩緩行來,腳步聲卻是出奇的協調整齊。

不多時,車馬停住,矗立在眼前的巍峨石牌坊上刻有睿宗皇帝手書“清平行宮”四個鎦金大字,眾宮人早早跪在甬道兩側迎駕,織錦鋪陳的甬道正中立著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年,白袍廣袖,眉目清朗。

走在最前麵的溫庭軒躍身下馬,疾步走到少年身前,素日凜冽而沉斂的羽林軍大將軍此時露出一抹笑意,朗聲問道:“幾時到的?”

少年揚眉笑道:“也不過早了半個時辰。”

那一笑,仿佛傾斜了漫天陽光。

:“奴婢拜見小王爺。”青衣素鬟的陶姑姑走過來含笑俯下身去行禮。

少年忙將她扶起,笑道:“姑姑安好。”

:“奴婢一切都好,多謝小王爺惦念。小王爺快隨奴婢去見過太後吧。”陶姑姑恭敬道。

隨駕宮人伏身跪在兩側甬道,陶姑姑引了白衣少年走向鑾轎,隔著轎簾低聲道:“太後,小王爺到了。”

少年單膝跪下,笑意盈盈道:“拜見姨娘。”

陶姑姑卷起深繁重繡的垂簾,露出一襲身著繡以鳳舞九天的明黃色上裳,玲瓏玉帶係著縷金挑線千水紗裙的雍容中年貴婦,如墨的青絲高高挽起朝雲近香髻,長長的金步搖顫顫垂在鬢邊,耳掛九孔翡翠墜,容長的麵上輕敷薄粉,不威自怒,顧盼之間光華璀璨。她眉眼間和白衣少年很有幾分相似,雖已人至中年,卻膚光如玉,絲毫不染歲月霜華,搭在平金彩繡大迎枕上的雙手細膩柔和,一雙淩厲的鳳目此時滿含了笑意,綻放出歡喜的光彩。

:“姨娘。”少年伸出手扶她下轎。

太後握住少年的手,儀態萬方的走出鑾轎,滿目愛憐的上上下下打量著他,仿佛怎麼也看不夠,半晌方緩緩笑道:“又是一載未見,辰兒長高了許多呢。”

沐辰反握住太後的手,含笑不語。

太後眼中驀然淚光瑩然。

陶姑姑見狀唏噓不已,別過頭去,不忍再看。

眾人隻道太後耐不得暑熱,年年夏初之時便攜恭定王妃離京前往雁雲山避暑,卻不知太後是為了赴這一年一次的約定。

:“去見過你母親罷。”

許久,太後鬆開他的手幽幽道。

沐辰應著走到翠蓋珠纓轎前,恭定王妃早早打起了轎簾,見沐辰走來,忙從轎中走出來,一把攔住沐辰欲下拜的身子,溫潤笑道:“快起來,快起來。”

:“母親一路辛苦。”沐辰挽住王妃的手。

恭定王妃眉目婉麗,氣度平和,與太後雖為姐妹,看上去卻並無半點相似之處,此時一年未見的兒子站在麵前,王妃卻隻拍了拍沐辰的手道:“這一路太後怕是累極了,快陪太後進去歇息歇息。”

沐辰隱隱有些失望,隨即笑道:“是。”

太後挽了沐辰的手順著甬道朝行宮走去,恭定王妃與陶姑姑、溫庭軒跟在身後,聽太後事無巨細的問著這一年來的起居生活。

時值盛夏,行宮環山抱水,一片碧竹凝翠,偶有涼風穿荷而過,清芬沁脾。

帝都距清平行宮數千裏之遙,一路車馬勞頓,太後早有疲倦之意,又素日極愛幹淨,草草用過午膳便命沐辰與溫庭軒自去歇息,由恭定王妃與陶姑姑伴著太後去了花萼雙輝殿沐浴更衣。

長日漫漫。

沐辰與溫庭軒信馬在山中馳騁,入目之處但覺古鬆森森,突兀峻拔,依稀的日光透過濃密的樹葉空隙透下來,細碎的光影猶耀眼磅礴。

溫庭軒是太後與恭定王妃嫡親侄兒,領羽林軍大將軍一職,羽林軍原為皇帝的宿衛儀仗隊,北晉開國以來,隻不過是風光無限的皇家木偶,並無實權,而到了溫庭軒這裏,七年苦心經營,如今的羽林軍已成了守衛帝都的堅實屏障。

:“這一年去了哪裏?”溫庭軒漫不經心的問道。

沐辰露出淡淡一抹笑意,道:“西北大漠。”

:“我心向往之。”溫庭軒點頭道,看了他一眼又道:“姑姑這次見你,定會提及要你回京的話,你到底是恭定王世子。”

沐辰恍若未聞般,隻微蹙眉,眯起眼引弓搭箭,隻聽嗖的一聲,有影子遠遠從天際飛快直墜而下,定睛看去,是一隻紅鷂子,趴在地上一動不動,鴟尾箭正貫穿它的雙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