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舍藥(1 / 2)

雲陽山如碗底稀爛的餛飩,雖說綿延十萬裏,占地亦有方圓百萬裏,卻是沒有千丈之上的高峰,因為雲陽山緊挨著一望無垠的大海,山中雨水異常充沛,再加之經年風化日蝕,山中形成無數大大小小的湖泊,故而林木繁茂,物產豐富。

在雲陽SD部一隅,此處海岸線長有三千裏,但是其大部被雲陽山包繞形成,故而不但沒有驚天駭浪,反倒是常年風平浪靜,最是利於漁民捕魚,尤其海魚洄遊時候,密密麻麻的魚群蜂擁經過,俯首即拾。

因為地處僻遠,此處沒有城鎮,僅是有漁業為生的散落村落,通常人口不多,其中有一座叫小礁的村子瀕臨海邊,大約百多人口,漲潮時此村如孤礁坐在浪濤之中,退潮時此村與海岸一體。村東為一懸崖,崖上有一孤立的十餘丈高的石頭,石頭下有一罅隙,正好容一人居住,而十年前不知哪裏來的一麵皮枯黃的青年人盤坐其中。

村民們以為此青年人遭遇海難流落至此,並沒有趕他走,見他似乎行走不便,隔三差五送來一些魚幹鳥肉,並在他所在石罅搭建一簡陋草棚,以遮風擋雨,除此之外,兩相無幹。

此人正是俞之夫,本姓李,原名李七月,曾化名孫化成等,法號逍遙,為修行者,此時應該是六百五十歲,曾服用固形養容丹,仍是保持十、七八歲模樣。雖說他有過幾次掛名拜師,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師父,所以他一直認為自己是一散修,而且厄難連連,無數次險乎喪命。此次落難至此,如同從天上掉下來似的,純粹是莫名其妙,一身經過千辛萬苦又經千難萬險才修得的修為近乎化為虛無。不死便是萬幸,痛定思痛,他取別名釋厄,試圖因此名化解連連厄運。

在過去的十年裏,他並無氣餒,盤腿麵壁,潛心苦修,幾乎沒有移動半步,全憑村民接濟一些食物為生,偶爾憑他積蓄的一點法力擊落由此經過的海鳥補充活命所需的熱量。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一日,他竟然成功進階練氣期五級,憑此修為,至少以後不需要尋常食物果腹,若是換了其他修行者,十年時間完全可以修得練氣期十三級,甚至進階築基期亦不是不可能,而他除了苦修外,期間服用尋常修行者不敢想象的大量靈丹妙藥,追根究底是因為他的資質實在太差強人意。

這一日,又有村民送來魚幹,遠遠地丟在一旁,轉身便走,俞之夫破天荒地抬眼招手,道:“你近些,我有話對你說。”

那村民猶豫了一下,畢竟相處十年,雖未曾交流,見俞之夫第一次開口說話,反倒是好奇,於是他走近道:“小兄弟,你終於能說話了?”

俞之夫聞言一怔,憑他現在的年歲,比其十代祖宗還長幾輩不止,他苦笑一聲,並不以為忤,點頭笑道:“今日我將離此歸故裏,因為承蒙你們招待,不至於我挨餓受寒,請你現在將全村在家的人召集過來,我這裏有些好處給你們。”

那村民嗬嗬一笑,道:“救濟往來落難的人本是我們漁民本分,如何單要你的好處?何況你除了衣鞋外,身上別無一物,哪裏來的好處?莫不是與我玩笑?”

俞之夫不高興地道:“我既然許諾了,自然不會空口說白話的,若是你不聽信我的話,不要怪我欠你們的情不還。”

那村民還要說話,但見俞之夫說得一本正經的,於是轉身跑去,大約一個時辰後,近百村民聚在懸崖上。

俞之夫掃了一眼,道:“俗話說,一報還一報,今日請你們過來,便是還你們人情的,我原是有來頭的,此時不便與你們多說,你們也不要有所顧慮,我自然不會害你們的。”

說到這裏,他探手憑空在腰間捏了捏,手中便多了一隻拳頭大小的玉質瓶子,從瓶中倒出一把綠豆大小清香撲鼻黃澄澄的丸子,又道:“這是我從前煉的丹藥,尋常人僅需服用一粒,不但有強身健體百病不侵之奧妙,而且增壽二十年以上,當然多服無甚益處,我這裏略有多餘,便舍一些給你們,權當回報你們……”

眾村民見俞之夫倒像一個變戲法的,又將手中丹丸說得天花亂墜,個個麵麵相覷,不敢上前取丹藥。

這時他見人群中有一隻半人高的老公狗,他本是眯著的雙眼,頓時一亮,於是衝著老公狗招手,道:“來,來,來,我這裏有一場緣分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