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重生(修)(1 / 3)

巴縣,地處江州長陽郡東北,三山環立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又有三河交彙於此,水源充沛物產豐富,加之如今大乾立朝兩千餘載,雖是朝堂上乾帝與八大藩王明爭暗鬥好不熱鬧,終是少有戰火天下太平,故而此地百姓安居樂業其樂融融,有“江州巴縣,人間仙鄉”之美譽。

老張頭看著明媚的天氣,雖是不到申時,可他卻已經在收拾起自家的餛飩店了,老張頭在這巴縣中賣了四十年的餛飩了,對巴縣這變幻無常的天氣早就了解得一清二楚,想要趁著還沒變天之前,早些回家。

“店家來一碗餛飩。”一聲呼喚打斷了老張頭的動作,回頭一看,隻見一名被背書囊的青衫學子立在店門外。老張頭不由感歎歲月不饒人,這麼大的活人站在自己身後,竟然一點都沒有察覺到。

老張頭隨即招呼客人進店,奉上餛飩茶水之後,又收拾起店麵了。不一會的功夫,就已經收拾完了,老張頭見這位麵生的書生已然吃完正在喝茶,自己閑來無事就和他談起天來了。

老張頭得知這名書生乃是鄰縣來此求學的,卻因盤纏不夠無處落腳,老張頭一時心善便指了一條明路給他。

“老丈,這麼說來,普善寺可供我棲身。”

“是啊,那普善寺的智聰長老最是慈悲,猶喜讀書人,過往書生投宿具是不收一分錢,公子你到那準沒錯兒。“

“這普善寺的大名我也有所耳聞,乃是巴縣最大最靈驗的廟觀了。”青衫書生一臉向往的說的道。

老張頭聞言神情有些古怪,“若說是最大,普善寺當之無愧,不過要說最靈驗,那還得是黃粱觀。隻可惜,唉。”

“老丈還請詳細言明,這黃粱觀是何來曆?“青衫書生一臉誠懇的問道。

老張頭見狀頗為得意,捋一捋胡子就為這書生詳細解答:“這黃粱觀與普善寺都在城南五裏外的臥牛山上,別看這黃粱觀廟小,又建在地勢險要的牛角峰上,可每回觀門一開,進香還願的香客能從牛角峰一路排到山腳下,那老觀主真一子道長更是出了名的活神仙。“

“那為何這黃粱觀我如今不曾聽聞呢?”那書生一臉不信的問道。

“唉,那還不是自從黃粱觀老觀主三年前仙逝之後,他那年僅十五的徒弟劉坦之做了新觀主,而這劉觀主卻是個喜靜的人,不僅不喜人前來求簽問卦,更是沒多久便封了觀門,連前來進香還願的香客也不讓進了。自此之後,黃粱觀漸漸無人問津,鮮有人提及了,也就我們這些老人還經常掛在嘴邊。”老張頭一臉惋惜的說道。

“哦,原來是這樣,多謝老丈解惑。”青衫書生向老張頭低頭稱謝,嘴角露出一股莫名笑容。

“公子言重了。”老張頭趕緊擺擺手說道。

這時,隻聽見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書生轉頭望去,隻見三個鮮衣怒馬的武士,正在街上急馳狂奔旁如無人。

“這是?”書生轉身問道。

“嗨,還不是何家的那幫人。”老張頭臉上又是憤怒又有些無可奈何。

書生問道:“莫不是鎮江鏢局的何家。”

“除了他家,還能有誰。”老張頭斬釘截鐵的回答道。

“這鎮江鏢局在這江州武林也算是赫赫有名,怎麼會如此行事?”青衫書生問道。

老張頭一臉苦澀,“公子有所不知,這何家再三十多年前還算是親仁善鄰,大家和睦相處。不過自從何家投靠敬侯為他倒賣鹽鐵之後,行事就愈發囂張起來,便是縣令也要讓他三分,這家主何青山何老爺在的時候還好一些,這次何老爺外出中州,帶走了不少人,這何家就有大公子何映日主持,這大公子不過一介書生,又如何能壓下手下這麼多刺頭。這幾日已經撞傷好幾人了,回回都隻是賠些錢財罷了。“

“想不到竟是如此。”書生聞言搖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