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曰:三千繁華,彈指百刹,百年過後都不過是一抔黃沙。
悠悠蒼天誰能訴清,萬物生滅自有定數,命運的幽默又有誰能琢磨?
亙古悠悠,埋葬了多少風花雪月。滾滾紅塵,卷起了千百年的硝煙······
衡山,五嶽獨秀。清人魏源在《衡山吟》裏讚道:恒山如行,岱山如坐,華山如立,嵩山如臥,惟有衡山獨如飛。秀不失險,險不失靈。
所謂“七十二峰秀芙蓉,煙雲縹緲罩祝融”,身為衡山四絕之一,祝融峰十分挺拔,峰頂奇石嶙峋,峰背巨崖,而山麓至峰處,卻又無處無樹,無處不綠。
傳說祝融峰是古時火神祝融的遺居之地,神秘悠久。而熊姓一脈聽傳於祝融,受其庇蔭。
秉著朝聖之心,熊玄夜踏上了衡山,尋根問祖。追尋傳說的遺址。
影像,文字裏的描述是無法抵過身臨其境的震撼的。
巍峨,雄偉,壯麗。“不登祝融,無法知其高”當置身於奇景之時,熊玄夜除了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任何語言都感覺蒼白無力。
已是瀕臨正午,烈日炎炎,光輝燦燦,為林海附上金邊,換上紅裝。
熊玄夜隻身而行,炎熱驅散了人群,但熊玄夜卻出奇的感受不到炎熱。陽光普照,如同母親的手溫暖,令其寧靜。如此時候,還能悠閑的遊覽除熊玄夜恐再無一人。
抖了抖雙肩包,踏著青石板,穿過蔥鬱的林木,領略著被歲月滄桑洗刷的古跡。
“‘祝融萬丈拔起起,欲見不見青煙裏’,韓愈大才,古人誠不欺我。隻是可惜了風景依在,祝融卻不知身在何方,又或者說神話史詩終究不是史實,可歎,可悲......”
熊玄夜邊走邊歎,用手下意識的摸了摸胸前的半塊殘玉,那玉樸實無華,上麵刻畫的粗糙線條像是孩子的胡亂塗鴉。
這是他小時一場大病,母親從一位跳大神那求取來的,帶上後,竟真的一直無病無災,著實神奇。
峰頂煙雲嫋嫋,輕籠山川,雲深不知處的玄奧,人至此宛如置身仙境,恐欲乘風歸去,羽化登仙。
“衡山位屬九州之南,而祝融峰又是南嶽的主峰和最高峰,祝融居於此,是為了更接近太陽嗎?我的身上是否真的流淌著祝融的鮮血呢?”深受現代網絡小說的影響及對古代神話傳說的喜愛向往,熊玄夜的腦海中總是浮現出這樣,那樣的荒誕念頭。之後便又搖搖頭,自嘲一笑。
塵世浮沉,歲月悠悠,於未知的年前,是否真的有過仙神,令日月失色,群星黯淡?迷失的青史,真相,在何方?
祝融峰頂,古廟仙宇眾多,可追溯至千百年前,傳聞早在西周時期,便有仙人在此開辟洞天福地,至大唐更有十大叢林,八百茅庵之盛況。是為佛道聖地,文化底蘊可見其深厚。
其中最為著名的單數“祝融殿”,地處高寒,飽受風霜侵襲。土磚石瓦無不散發著歲月的氣息。稱不上大氣磅礴,卻也別具一格。殿周古樹盤根錯節,卷曲雖為臃腫,需幾人合抱,卻也樹冠蓊鬱,將古殿點綴得分外寂靜,安寧。
殿外香客眾多,香火鼎盛,都虔誠的念誦,祈福,焚香叩拜。煙熏縈繞與煙雲交輝相印。
熊玄夜領略過一座又一座南嶽大廟,虔誠的朝拜過各路仙佛。然而從未像現在這樣莊重肅穆。認真的整理著裝,輕輕拍去莫須有的灰塵後,才敢踏入殿內。
殿內正中供奉的就是“火神祝融”,黃銅金身,端坐神龕,頭戴珠簾冠冕,雙目慈祥,像是看盡人間滄桑,長須垂髫,雙手作揖,身披紅衣,看起來與和藹的老人一般,卻又有種皇帝的至高無上。